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665节

大唐天将军 第665节

  当然,李瑄没报什么希望。
  李瑄对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没什么了解,只记得这家伙是曼苏尔时代的宰相,留下的家族权倾朝野。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在得知维齐尔被天将军逮住,五万支援伊拉克的步兵全军覆没以后,差点把胆吓破。
  他听到维齐尔根本没对唐军造成多大死伤,天将军在战场上神挡杀神,不像是个人类。
  伊萨·本·阿里说最多百人,就能斩杀天将军,像是放屁一样。
  而且他这里的,大部分是志愿兵,拿头去抵抗唐军铁骑和强弩。
  不过李瑄承诺让他当萨珊波斯的宰相,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心中大动。
  在大食帝国,他无法想象这个职位。
  他从头到尾,都是靠钻营和左右逢源上位。
  起初选择呼罗珊总督,然后果断投靠艾布·阿拔斯。
  历史上,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又精明地押注曼苏尔,成为宰相。
  军中没有战意,不投降,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认为自己必死无疑。
  他没忘记,自己曾是呼罗珊地区的波斯人。
  虽然自己的妻儿可能会被处死,然大丈夫何患无妻,他有权力以后,还会有更多妻子、孩子。
  如果他战死了,他的妻儿也不一定活命。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用这种理由安慰自己,让自己心安理得。
  而且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认为黑衣大食已经完蛋了,在天将军支持下的萨珊波斯,迟早吞并黑衣大食。
  当着众将的面,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表面上义正言辞,绝对不会向唐军投降,他要为哈里发死战。
  因为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知道军中有忠心于哈里发的将领。
  当天夜晚,他谎称商议军情,将艾布·阿拔斯的亲信将领召入大帐。
  然后埋伏自己亲卫在幕后,艾布·阿拔斯的亲信将领一入座,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摔杯为号,大批亲卫将营寨堵住,幕后亲卫持刀而出,架在这些将领的脖子上。
  在这些将领的大骂声中,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将他们绑住。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一宿没睡,天一亮,他派遣心腹将大营的军旗降下,并打开营寨,向唐军投降!
  少部分士卒本来躁动,但他们的将领没有出现,他们以为自己的将领已经同意投降,只能乖乖走出营寨,将兵器放在一旁。
  在得知维齐尔全军覆没后,绝大多数士卒,都投降得很干脆……
  第344章 里海以南,哈里发之死
  “波斯人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得天军来临,不敢冒犯,故率领麾下七万步兵,四千骑兵,向伟大的天将军投降!还望您能饶恕小人的不敬之罪!”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手持元帅之旗,向李瑄行礼请罪。
  大食士卒已出营寨,丢下武器,向唐军投降。
  表明自己不是诈降,免得让唐军误会。
  这是一场很彻底的投降!
  李瑄带着僚属往那一站,整个气场都不一样,那种众星捧月的威严,让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一眼就知道这年轻人就是天将军!
  中亚、西亚,甚至西方罗马帝国,都知晓这个大名鼎鼎的称号。
  “阁下睿智,弃暗投明,你一定会身居高位。”
  李瑄让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起身,对他的投降非常满意。
  此次投降,为李瑄节省大量时间,并减少士卒死伤,为他在西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可以腾出兵力,向安西回撤,并招募兵马,补全缺失。
  李瑄已得到龟兹的颜真卿传信,有成千上万的汉人,从中原大地,跋涉到达安西,想要在李瑄麾下从军,夺定军功。
  那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李瑄让颜真卿登记,如有困难,接济钱粮。以免他们失望离开。
  时间已经快进入天宝十二载,历史变得面目全非,李瑄远离长安,不知具体政治。
  不晓得安禄山是如何打算。
  也不清楚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矛盾,演变到什么地步。
  或许安禄山已经收服奚族、契丹,拉拢同罗、室韦、靺鞨,强壮兵马,提前起兵也有可能。
  “多谢天将军!我一向秉持忠信,定全力辅佐波斯王,将黑衣大食覆灭。天将军的命令,我会第一时间服从,刀山火海,做所不辞!”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再次一拜,向李瑄表忠心。
  谁都知道,普尚的权力,来自于天将军。
  天将军一声令下,哪怕是波斯人,也不敢拥护普尚。
  普尚所掌控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天将军征服的。
  萨珊王朝已经恢复,但普尚垂垂老矣,他虽有两个儿子,但普尚最终能得到多少权力,还要看天将军的态度。
  所以,善于投机的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说话很有艺术,表达出效忠李瑄的话语。
  “黑衣大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军前前后后,万里奔袭,已一年多时间,师老兵疲。需要向圣人讨要兵卒的赏赐,为将士加官进爵,士卒也需要休息一两年时间,补充损失的兵马。这样才能保证一支军队的士气,百战不殆。”
  “而萨珊波斯刚刚复国,官制不完全,百姓未有归属感,士卒无遇训练,国不像国。”
  “现丝绸之路封闭,贸易受堵,我会立刻下令重启丝绸之路,连接至波斯的商贸,使波斯初步恢复。”
  “里海以南,空无防备,那里也有不少波斯人,可将其招降……”
  李瑄没有多言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恭维的话。
  他事先说明,此时唐军不可能再向西出发。
  言一两年再进行西扩,不过是说辞。
  届时安史之乱来临,波斯只能静静等待,同时作为河中的屏障,防备大食人。
  “天将军,我敢断定,艾布·阿拔斯已经焦头烂额,您只需要轻轻一推,大食帝国就会轰然倒塌,您的威势所过,城镇莫不臣服。”
  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心里打着算盘向李瑄说道。
  大食帝国遭受罗马帝国的攻击,此时正是时机。
  既然已经背叛阿拔斯家族,天将军又承诺他为波斯宰相,他自然想黑衣大食尽快覆灭。
  这样他能心安!
  同时,他还怀着一丝希望,自己的儿子,并没有被艾布·阿拔斯杀死,等着他去哈希姆城营救。
  “越往西面,大食反抗就越强。这里大多是波斯人,但靠近伊拉克的地方,多为大食人,那里是大食教的场地。”
  “奔袭数千里,一旦大食教徒将大唐粮草截断,我们就会面临困境。领兵打仗,在于张弛有度。我的士卒脸上写满疲惫,他们该获得自己的赏赐,这是我领兵的方式。好好巩固新的波斯,才是你的职责。”
  李瑄继续拒绝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
  打仗可不是儿戏,他清楚大食教忠实信徒的疯狂。
  大食帝国还有那么多人口,唐军需要准备,才能长驱直入。
  还有不服从大食帝国的总督。
  就算李瑄到达伊拉克,大食人会退到阿拉伯半岛,就算征服阿拉伯半岛,大食人也会退回埃及。
  更有与罗马帝国接触的威胁。
  这一路有多远,李瑄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
  没个三五年时间的布置,别想去完成。
  最关键是李瑄有自己的大计。
  他的心在中原,而非这西亚。等天下安定后,李瑄才会再将目光放在西面。
  “小人听从天将军的教诲!”
  李瑄这么说,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也不敢再多言。
  确实,新的波斯王朝没有一点基础,哪怕强行取代大食帝国,也会造成地方割据。
  李瑄又勉励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几句。
  然后开始下令分配俘虏。
  凡波斯人,或者里海南部、东部的民族,交给萨珊波斯。
  由萨珊波斯,编成自己的士卒。
  其他俘虏,连带着与艾布·赛莱麦·赫拉勒大战俘虏的士卒,加起来有五万余人。
  这些人李瑄准备投入修理千泉古道。
  另外,再分一部分,修古葱岭山道。
  是一条从疏勒镇出发,翻过葱领,到达吐火罗地区的山道,其间孔道百转,比千泉古道更险绝。
  新修古道的俘虏粮食,由粟特、吐火罗诸国供应。
  因为这条道对这些国家的商人来往非常有利。
  大唐出俘虏,他们出粮,十分合理。
  一共三十多个国家和部落,一个国家凑一点,李瑄相信他们会同意。
  萨珊波斯的士卒完成改编,军队共到达五万人。
  成为大唐的一股助力辅军。
  十二万大军的战败和投降,像一阵风一样,迅速刮向诸行省。
  天将军之名,再震天下。
  唐军骑兵,开始出呼罗珊行省,围堵其他行省城池。
  面对天军,几无反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