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698节

大唐天将军 第698节

  他见唐军强弩之末,援军和都城中的兵马一起杀出,唐军毫无反抗之力。
  这一次,比第一次南征更惨。
  数万大军,全军覆没。两京地区无数家庭将迎来丧失丈夫、儿子、父亲的痛苦,应了杜甫“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预言。
  刚好在大雨停下的时候,杨国忠得到剑南传递的消息。
  这则消息,如晴天霹雳。
  关中地区赈灾还未有头绪,而剑南一场大败,足以让他声誉扫地。
  他在豪宅中无能狂怒,骂李宓无能,骂玛祥·仲巴杰想要背叛大唐。
  为什么在大战的时候,不见吐蕃铁骑出现?
  杨国忠传书至吐蕃,向玛祥·仲巴杰质问的同时,下令监视剑南到长安的驿站。
  不要将大败的消息传到长安。
  没过几天,杨国忠换了一番脸庞,拜见兴庆宫中纸醉金迷的李隆基。
  他伪造一份“贺表”,表示此战大胜,歼灭敌人过万,使南诏不得不退守回都城大和城防御。
  但无奈唐军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未能灭掉南诏。
  不过杨国忠向李隆基保证,下一次南征,必然将南诏灭亡。
  至于吐蕃那里,不论如何,杨国忠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李隆基听说胜利了,但没有灭国,没有多大喜悦。只是奖励杨国忠一千匹绸缎,一百件金器,一万贯钱,让他自己去准备吧。
  由于李瑄灭大国之举,开疆拓土,屡屡大战完胜,使李隆基对这种强度的战斗,提不起太大兴趣。
  在李隆基看来,南诏只是南蛮小国,杀敌一万,在他辉煌的履历中毫不起眼。
  纸终究包不住火,杨国忠想要瞒天过海岂是那么容易。
  没过多久,南征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遍长安。
  关中百姓嚎啕大哭,刚经历百年难遇的水灾,又见丧亲之痛。
  再加上缺少粮食,忍饥挨饿。百姓的戾气和怨气,在这一年,无限提高。
  时间刚跨入天宝十三载的冬天,长安发生一件大事。
  杨玉环的八姐秦国夫人在前往华清宫前,病死在家中,结束罪恶的一生。
  或许,在这个时候死亡的秦国夫人,是五杨中最幸运的……
  杨玉环与姐姐们关系一向很好,这使她伤心欲绝。
  加上对李瑄的思念,又无尽的孤独在身,此时的杨玉环满面憔悴,如风中的花朵一样,让人怜惜。
  在凄冷的宫殿中,每每独自静坐。
  凝望那皎皎明月,不时出神。
  有时候在不经意间,脸上布满泪痕。
  她不在喜欢盛开的鲜花,而更喜欢落花,喜欢铁花,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
  李隆基认为他的玉环娘子无法承受秦国夫人死亡的打击才会如此,因此对杨玉环更加怜惜。
  害怕杨玉环再因为兄弟姐妹的事情而难过,李隆基对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铦、杨琦更为纵容。
  一些对杨国忠不利的消息传到耳中,李隆基全当无事发生。
  李岘被贬后,文武大臣害怕杨国忠,不敢提起,朝堂上进入最后的“万马齐喑”。
  这一切,高力士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寒冬腊月,华清宫中,李隆基在温泉环绕的飞霜殿内,与老兄弟高力士闲聊。
  高力士隐晦地透露一些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力士,我已经老了。今将朝堂政事托付于宰相,将边疆政事托付于诸帅,夫复何忧?”
  李隆基笑着向高力士说道,让他不要多想。
  但高力士有意而来,自然不会就此罢了,他起身向李隆基劝谏道:“老奴听说云南一带并非宰相说的大胜,而是屡屡战败丧师。当今边帅拥兵太盛,朝廷南衙禁军虽多,但久未训练,他们有的在各坊市当小贩,有的在达官贵人那里做护卫,一定不会是边军对手。”
  “敢问圣人如何防范边军呢?老奴担心一旦出现祸患,将难以挽救,怎能谈得上无忧呢?”
  高力士的话意思很明了,一是在指杨国忠欺上瞒下,玩弄权术,致使大唐两次南征大败。
  二是暗指安禄山。
  认定安禄山狼子野心,会勾结契丹、奚等胡人造反。
  “不要再说了,我自有分寸。”
  李隆基非常不悦,他斥责了高力士一句。
  他听不得这种令人厌烦的话语。
  他的玉环娘子心情不好,难道让他处理杨国忠吗?
  他觉得杨国忠只是小的过失,能轻易挽回结局。
  至于安禄山,一切尽在他掌控之中。
  安禄山不可能造反!
  高力士躬身一礼,不敢再说,以免让李隆基发怒。
  面对李隆基时,高力士的劝谏一直浅尝辄止。
  可以理解为高力士硬不起来,他一切的利益围绕着李隆基,所以劝谏时才会如此。
  又是一个冬天,李隆基在华清宫中悠悠度过。
  这一年,为天宝十四载。
  在这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李隆基再次邀请安禄山至长安玩耍。
  却被安禄山称病拒绝。
  这一次,李隆基愕然。
  在他印象中,这是安禄山第一次拒绝他的召见。
  不过自尊心,让李隆基潜意识认定这是一场巧合。
  对,就是巧合。
  那句“朕自保之,卿等勿虑也”,是多么得刺耳。
  但李隆基自己欺骗自己,自己麻痹自己。
  他在抱有侥幸心理,自认为安禄山不会造反。
  也觉得即便出现问题,他也不担心。因为他还有战无不胜的李七郎。
  安禄山称病无法来长安,但他派遣粟特大将何千年到来,请求圣人把三十二名“怯弱”的汉将,换为勇猛的胡将。
  满朝皆惊!
  在这人时代,人们认为的正统王朝,为汉人王朝。
  自唐初以来,就有胡人“不为上将”的制度。
  是以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劳苦功高,依然无法上将。
  李隆基已经开了胡人为上将的先河。
  而这个胡人上将,还在更换军中的汉人大将。
  人尽言安禄山会反,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唯独李隆基不相信,他同意安禄山的请求。
  有大臣冒死劝谏,但李隆基破防,将这名大臣五花大绑,送到范阳由安禄山处置。
  并扬言今后谁敢再言安禄山造反,直接绑到范阳。
  这一下,真让天下人闭嘴。
  四月份的时候,李隆基派遣大臣裴士淹去安抚安禄山,并看望安禄山的病情。
  安禄山只是装病,他将这位“钦差大臣”拒之门外,而且他禁止裴士淹一行在范阳走动。
  晾了半个月后,才接见裴士淹。
  安禄山故意将亲兵全部召集起来,武装到牙齿,亮出刀剑,气势汹汹,吓唬裴士淹。
  此时,安禄山已经做好起兵的准备。
  但出兵一般是在秋高马肥之际,而不是现在。
  裴士淹向安禄山宣读诏书后,立刻跑回长安,向李隆基禀告“安禄山无人臣之礼”。
  但李隆基认为裴士淹夸大其词,故意惹怒安禄山,没有相信他的话。
  不过李隆基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
  他为安禄山留在长安的质子安庆宗赐婚,许以宗室女。
  准备趁着两个月后的安庆宗和荣义郡主结婚,再次召安禄山入朝参加婚礼……
  ……
  天宝十四载,二月,龟兹城。
  在中原大地暗流涌动的时候,龟兹城外也在进行一场调兵遣将。
  这是鼓角声前的准备……
  第357章 最后的准备,布置兵马
  李瑄带着妻儿,于去年春天回到龟兹城中。
  中途遇见大雪,在沿途城中休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