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831节

大唐天将军 第831节

  一切的策令,都要建立在粮食足够的情况下。
  如果可以,五年内李瑄不会发动大战,只防守,或者在东北方向小规模出击。
  第三,除贱为良,解放农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只有这三点在进行,颁布的新法才可以有效实施,军制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改革。
  过多的话,李瑄今日没有透露。
  他也能看出来,因为自己被刺杀,文武百官显得心不在焉。
  黄昏,李瑄离开太极宫,他先到达平康坊,拜见李适之。
  李瑄出征洛阳的时候,陪伴李适之好久,再相见不过几个月时间。
  在陇西王府中,李瑄卸甲。
  李适之拍了拍李瑄的肩膀,他知道李瑄遭受刺客,但他没有说出口。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无恙就好。
  黄昏灯烛,李适之脸上皱纹变多,略显苍老。
  看着李适之脸上的沧桑,李瑄内心感触良多,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仿佛发生在皱纹的沟壑间。
  这更坚定李瑄,让李适之早点当上“太上皇”的想法。
  他没有觉得如梦如幻,只是叹时间太短暂。
  二十九岁的年纪,不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当年和裴晃、裴胄叔侄一起学游侠一般,时光一去不复返。
  李瑄不急着回去,主动要与李适之喝几杯酒。
  推杯换盏间,父子二人没有谈论国家大事,只是聊着过往在地方上的事情。
  言语中不免有遗憾,李瑄的生母未能享受李瑄带来的光耀。
  李适之虽然知道李隆基欲除李瑄而后快,但他相信七郎心中有自己的决定。
  七郎今已雄天下,他不会再掺和政事。
  子孙膝下承欢,享尽天伦之乐。
  陪伴过后。
  李瑄又一次在夜色深沉的时候,出平康坊,准备回道政坊。
  这一次,不需要任何手令,坊门主动向李瑄打开。
  因为秦王的身份,大于任何命令。
  平康坊的坊门处,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等待李瑄多时。
  “不必多礼,直接说吧!”
  李瑄让廖峥嵘上车。
  “探子已将各种消息传遍长安。另外属下还派遣锦衣卫到京兆地区、洛阳地区传递消息。”
  廖峥嵘向李瑄回答道。
  “好!锦衣卫要尽快布置在全国。”
  李瑄点了点头,吩咐一句后,车驾继续出发。
  他归心似箭。
  一年时间未见妻子,还有除李奕以外其他儿女。
  自龟兹城下的挥手,到现在攫取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但没有一个男人不想在妻子面前炫耀自己的成果。
  没有一个父亲,不想给儿女最好的环境。
  他做到了!
  “大王归至,娘子们正等待呢!”
  管家沈籍在巷口迎接李瑄。
  他虽然是奴仆,但宰相门前七品官,更别是秦王府,荣耀的地位无可比拟。
  他的儿子也不再是奴籍,在天策卫中,这全赖李瑄。
  秦王从洛阳归来,最热闹和期盼的,一定是秦王府。
  李瑄整理一番自己在李适之府邸更换的红色圆领长袍。
  等他的车驾到达秦王府的时候,裴灵溪、姜月瑶等女得知消息,已快步出秦王府。
  秦王府的门前特意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照亮门第,也照亮许久不见的脸庞。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裴灵溪、姜月瑶等女与李瑄年纪相仿,现如今风韵成熟,更加迷人。
  李瑄陪伴她们的时光并不多。
  可她们红颜依旧,不论什么时候,李瑄一定不会辜负她们。
  裴灵溪等女时隔一年再见李瑄,情绪如排山倒海一样。
  那一日,李瑄在雪中率领十万铁骑离开西域,她们知道夫君走上不归路。
  心系李瑄,以至于李瑄做什么都显得神圣。
  日日夜夜的期盼,终于等到夫君的消息传来。
  那时,夫君已是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迎接她们归来。
  李瑄与她们平等处事,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她们的心境,在她们心中,夫君一直是顶天立地的男子。
  荣华富贵,不如夫君能够平安归来。
  “妾身等拜见大王!”
  相思已至,裴灵溪等醒悟,向李瑄盈盈一拜。
  李瑄现在是亲王爵,作为妻子称呼李瑄为大王更合适。
  “对夫君我哪用这种礼数!”
  李瑄赶紧将裴灵溪等女扶起,并拉着她们的手说道。
  “今时夫君身份不同,妾身等自然不能失去礼数,让旁人笑话!”
  裴灵溪认真地说道。
  作为大家闺秀,她明白礼数的重要。
  现在夫君一言一行,关乎天下之事。
  “家中就不必了。”
  李瑄不喜欢这种繁文缛节。
  钟鸣鼎食,那种吃个饭还要排场和仪式感的事情,在李瑄身上并不试用。
  “听夫君的!”
  裴灵溪知道李瑄这样是认真的。
  李瑄与妻子们手拉手进入王府,现在将近子时,已是夜深人静。
  “蓁蓁、淞儿不见夫君归来,已经睡去。”
  霜儿向李瑄回答道。
  “应该的!”
  他确实回来的太晚了,见儿女不在乎这一日。
  裴灵溪为李瑄准备饭食的时候,又被李瑄拒绝。
  他在李适之那里已经吃过。
  本想在院内梨树下,与妻子们一诉衷肠,但天寒地冻,外面太冷了。
  裴灵溪已吩咐婢女为李瑄准备热水,为李瑄沐浴更衣。
  看到四女成熟的娇躯,本来可以压制的欲望蠢蠢欲动。
  他拉着四女为他沐浴更衣,今晚,他要当一次“昏君”。
  干柴烈火之下,一夜婉转,自是不必多说……
  翌日,李瑄不去尚书省。
  他感觉自己还没睡一会儿,李蓁蓁就敲门,大喊着“阿爷,阿娘……”
  七八岁的李蓁蓁,粉雕玉琢,水灵水灵的,穿着小襦裙,她早已记事,知道阿爷回来。
  李瑄穿戴整齐后,把李蓁蓁捧在身上,一阵玩乐。他特意准备一个玻璃珠,作为礼物给李蓁蓁,看起来很好玩。
  他又看向李奕、李淞两个儿子,没有厚此薄彼,也给他们一人一个玻璃珠。
  这一天,李瑄只是问一下儿女们都诗文经典,让他们知道父亲在关注他们的学习,随时会考验他们。
  李瑄在家中主要等待昨日他被刺杀的消息和流言发酵。
  第二天,李瑄依旧没有去中书省。
  秘书监已经驻扎在秦王府旁边的宅子中,有事情会送到他这里。
  朝政事务,照常运行。
  第三天,李瑄在后院弹奏他的九霄环佩古琴,裴灵溪弹瑟,姜月瑶吹笛子,霜儿奏琵琶,长离跳舞。琴瑟和鸣,非常欢乐。
  长安城中围绕李瑄被刺事件,越来越多的矛头指向李亨。
  正常情况下,这种言论是不能乱传的,但京兆尹卢奂也无法找到源头。
  终于在十一月初六,薛错来李瑄府邸向李瑄汇报,说刺客已经全部招供。
  初六下午,李瑄出秦王府,入兴庆宫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