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838节

大唐天将军 第838节

  皇子们在经历拜太子大典后,又被请回兴庆宫。
  惟一能对李瑄上眼药的,只有地方上,且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他立太子的消息,很快就会传至天下。
  河西、陇右、关中、河南、河北、山南、河东等地,李瑄屡屡任免心腹和他认为清廉、能干的大臣,明面上不会出现反对他的声音。
  但一些偏远地带,想使一些偷奸耍滑的小动作太容易了。
  即便南方十都督府建立,也不可能在每个郡都有兵马。
  李瑄在天宝十五载更希望稳定,登上皇帝的位置。
  并且在明年完成所有都督府的建立和士兵招募。
  在后勤的马匹、兵甲供应上,也要完成。
  李瑄成为太子的第二天,便下诏册封裴灵溪为太子妃。
  封姜月瑶、长离为良娣,霜儿为良媛。
  按照制度,良娣只能有二人,李瑄也懒得大费周章去改制度,委屈霜儿先为正五品的良媛。
  在李岘的建议下,李瑄的父亲李适之被封为宋王。
  李瑄既然为太子,李适之再为郡王就不太合适。
  同时,追封李瑄的祖父李象为赵王。
  李瑄的生母以后再追封。
  李瑄的嫡长子李奕,被封为濮阳郡王。
  次子李淞被封为琅琊郡王。
  长女依旧为金城郡主。
  在册封当天后,李瑄就开始着手常平新法改革之事,以及慈幼堂、济生堂等李瑄拜相时落实的事情。
  明年到来之前,李瑄需要将这些完成。
  新的常平新法,依旧是百分之十的利息,增加诸多对豪强大族的限制。
  百姓从常平粮仓借粮,需要里正的出具和担保,官吏要调查。以防止再出现天宝八载时的恶意借粮。
  同时,确立常平仓。
  常平粮仓、常平盐仓只是常平仓中的一类。
  在接下来十年内,地方官府不仅要常平粮食和盐,还要常平布匹、棉花、生活用品等百货。
  每个郡必须有大的仓库,用以常平百货。
  政策实施的前提,需要全国有更加良好的交通。
  所以李瑄认为最少十年,想常平百货越来越好,需要花费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去修路、铺桥。
  ……
  时间回到十一月初。
  吐蕃国已做好准备,分两路大军,向柏海和西川进攻。
  其中,向西川进攻,只不过是为吸引大唐的注意力。
  真正的目的是收复柏海、青海、九曲。进攻陇右!
  现已经正式与西川的唐军交锋。
  由于消息闭塞,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还不清楚唐军已经平定安禄山叛乱。
  更何况在吐蕃出兵的时候,李瑄还远远未到与安禄山决战的时候。
  玛祥·仲巴杰也以为回纥已经南下进攻河西走廊。
  他们常年被大唐索要重贡,面对威胁,不可能轻易放弃此次机会。
  玛祥·仲巴杰试图与回纥进行联系,但漫长的路途中断,他派遣的探马根本无法穿过。
  更别说还有一条河西走廊阻隔。
  在关键时期,河西陇右严密监察任何一个试图闯关的人。
  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商人,亦或者官吏同行,必须出示过所。
  即便吐蕃探子侥幸翻山越岭,来到河西走廊,他们也很难与回纥见面。
  害怕失去机会,又是对自己兵马的自信,是以玛祥·仲巴杰主动出击。
  他哪里知道回纥未战先怯,最终只能在郁督军山进行一场演武。
  回纥的使者出使大唐的时候,李瑄已经回到长安,叛乱真正的平定。
  回纥失去夺取河西走廊的机会。
  但他们也庆幸没有攻击河西走廊,先不说胜负犹未可知。
  安禄山被平定,意味着天将军能调离数以十万计的铁骑出征回纥。
  本来磨延啜只是试探性的出使。
  等使者跑回回纥后,磨延啜赶紧以原来规定的数目纳贡,并重新献上金银珠宝,派遣叶护太子正式出使大唐道贺。
  磨延啜知道,李瑄攫取权力后,以后就是他的时代。
  对李瑄的恐惧,笼罩磨延啜半生。最后却发现李瑄还不到三十岁,年富力壮。
  而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回纥还需要韬光养晦,积蓄实力。
  只是磨延啜不一定能看到那一天到来!
  十一月初二这一天,吐蕃率先对交川郡(松州)西的戍堡展开突袭。
  现在蜀郡都督府为崔圆,李瑄为拉拢杨国忠在剑南的党羽,任命他为蜀郡都督,掌握原本的剑南军。
  崔圆能力一般,历史上还出现不支援,不交战,直接因畏惧弃城而逃的行径。
  在他统御下的剑南军十分松散。
  而且有一部分剑南军出川平叛,现在在剑南地区的军队不过一万多人,加上郡兵也才两万多。
  再加之常年未与吐蕃战斗,防守松懈,使短短两天内,交川郡西的戍堡频频丢失。
  在险要的山地,也未有边军防守。
  使两万吐蕃大军长驱直入,直至交川。
  整个交川郡只有一千余户,四千多人口。
  只能逃亡郡城,太守关闭郡城,并向崔圆求援。
  不过吐蕃人多势众,为复仇而来,他们猛攻松州郡治嘉诚,仅仅一天时间,城破,交川太守被俘虏。
  不仅如此,入西川的吐蕃军,还有一支一万五千人组成的队伍,进攻恭化郡以西。
  矗立在恭化郡的平戎城最先被吐蕃悍兵攻破,然后又破郡治黑水城。
  随即,吐蕃大军势不可挡,先后攻破蓬山郡、江源郡、静川郡、归诚郡、云山郡、维川郡。
  这些看似是郡,实际上人口最多的郡也不过六千七百余人,且面积狭小。
  先前攻破交川的吐蕃大军,顺着松州南下,进攻临翼郡。
  由于山地太多,临翼郡和交川郡一样,虽然面积广大,但人口也只有三千多人。
  吐蕃进入后,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但吐蕃的目的不是这些贫瘠的郡县。
  吐蕃西路元帅的目标是先破临翼郡南的通化郡。
  然后以通化郡为跳板,直接进攻拱卫蜀郡的濛阳郡。
  在剑南,濛阳郡有户口五万五千余,人口三十五万余人。
  而蜀郡更富庶,有户十六余万,人口九十三万余人,其农业、纺织业、手工业,高度发达。
  在全国郡中,人口排行第二,仅次于魏郡。
  但各种富庶,繁华程度,却又远高于魏郡,仅次于长安、洛阳一带。
  这也是为什么李瑄想要掌控蜀郡的原因。
  整个剑南道,仅仅是在户籍的人口,都超过四百万。
  吐蕃入侵的动静,早已惊动在蜀郡的崔圆。
  他立刻派遣亲信大将,率领蜀郡驻扎的一万大军,前去平叛。
  与此同时,崔圆在蜀郡招募兵卒。
  这些新兵被派遣到蜀郡西面的唐安郡和北面的濛阳郡,以这两个人口大郡,作为蜀郡的最后防线。
  崔圆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不免刚愎自用,想平定吐蕃的入侵,增加自己的威望。
  于是,崔圆下令平叛军队主动出击,剿灭吐蕃。
  以至于大军犯下大错,把原本不多的兵力分成两路,去应对吐蕃的两路大军。
  结果显而易见,在十一月中旬的时候,蜀郡大军分别败在通化郡的汶川和汶山两县。
  残兵败将一路难逃至濛阳。
  崔圆惊恐失色,他这才想起向朝廷求援。
  他发动濛阳、唐安、蜀郡三地百姓,组织新兵,建立濛阳防线,唐安防线,以城池据守,不敢再战。
  三郡人口在蜀郡排行前三,超过一百六十万,百姓有保卫家人之心。
  更有当地大族、大豪辅助。
  吐蕃没有后勤,仅三万人想杀到蜀郡难如登天。
  因为吐蕃占据的郡县,都是最外围的山地贫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