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880节

大唐天将军 第880节

  没有大罪,只有小罪的大族,只以罚款告知,没有一棒子打死。
  除贱为良,只肃清豪强,逼迫大族放田放奴。
  不论别人如何去定义,在李瑄心中,草菅人命、鱼肉乡里、欺男霸女者,既为豪强!
  让文武百官放下心,毕竟他们才是最大的士族群体。
  豪强中,首恶伏诛,家人流放西域。
  最终,元氏、韦氏等家族被皇甫曾定义为蓝田县的豪强。
  在最后的审讯的时候,皇甫曾在公堂上向元氏等家主说道:“你们可认罪行吗?”
  “你真是清白啊!但天下又有几个蓝田县。”
  韦氏家主发出不甘心的声音。
  意指偏远的地带,官吏会被豪强大族收买,永远也不可能完成除贱为良。
  只恨自己的家资在蓝田县,否则绝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能跟随雄才大略,如尧舜一样的君王,天下的蓝田县比比皆是。你们这样的豪强,当承担这样的结果。”
  皇甫曾回答道。
  李瑄改变许多文人的思想。使他们愿意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方向前进。
  如韦氏家主这样定性为豪强的人,最后审讯过后,还要交给大理寺复审,才能判除死刑。
  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他们死不承认也没用,只能骂骂咧咧地签下认罪状。
  仅仅一个月时间,蓝田令皇甫曾将黄金、豪强资产、罪状文书、除贱为良文书、安置文书等文件一并送往朝廷。
  这是第一个彻底完成除贱为良的县。
  李瑄非常欣赏皇甫曾的效率,夸赞皇甫曾为当代杨震。
  并让大唐月报的记者去采访皇甫曾,登录下一期的大唐月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仅是关中地区,就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
  比如关中的岐山县。
  和蓝田县的情况类似,豪强们聚集在一起商议过后,拿着一包金子去贿赂岐山令。
  一个时辰后,岐山县的便衣锦衣卫看着豪强笑容满面地从县衙走出,金子也不在了。
  这代表县令没有忍住金子的诱惑,仗着自己不在京兆府地区,以为能瞒天过海。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李瑄得到廖峥嵘的汇报后,立刻派遣殿中侍御史钱起带属吏在天策卫的保护下彻查岐山令。
  不久后,钱起向李瑄汇报,岐山令收取豪强黄金五斤,玉佩一枚,金龟一个。
  同时,岐山令准备帮助岐山豪强隐瞒耕地、农奴、佃户,谎报除贱为良。
  李瑄大怒,下令将岐山令押送至长安,立刻处死在东市,震慑宵小之徒。
  再任左拾遗李嘉佑为岐山令,继续收拾岐山县的除贱为良。
  李嘉佑是天宝七载,李瑄改革科举时的进士。
  同时,将岐山令之事,也作为下月大唐月报的头版头条。
  无独有偶,在岐山令因收受贿赂落马的时候,京兆府北部的三平县向朝廷禀告除贱为良的结果。
  但李瑄对三平县交出的成绩很不满意,与蓝田县相比差太远,连一个豪强都没抓住,而且释放的农奴和佃户,以及得到的耕地,只有蓝田县的十分之一,怎么可能?
  李瑄相信一个县令能整饬一县,压制豪强。
  但不信一个县的豪强大族只能释放这一点土地。
  遂让廖峥嵘暗中调查。
  锦衣卫回馈的消息是三平令名声一般,不是那种呼声很高的县令。
  而且百姓对三平的豪强王氏、李氏敢怒不敢言。
  农奴消失不见,锦衣卫难以打探,但从佃户找到蛛丝马迹,豪强大族依旧田连阡陌,籍外之田比比皆是。
  李瑄没有什么废话,再派遣裴晃为监察御史,让他到三平县彻查。
  不需要太多证据,仅凭豪强大族还占据多数土地,就能治三平令欺君之罪。
  李瑄当即将三平县尉、令、丞一并罢免,押回长安受审。
  提拔蓝田县等完成除贱为良的县丞、县尉,为县令。
  没过几天,来自于泾河上游的安定县,三家大族欺骗农奴、武装奴仆,抵抗安定令的追捕,他们杀死杀伤十几名县卒的锦衣卫,拖家带口,向北而逃。
  此时,凤翔都督府岐山军九营驻扎在泾河上游。
  岐山军早就收到凤翔都督府的军令,可以视情况追击。
  天策府给予诸军在除贱为良中便宜行事的军令。
  遂岐山军第九营的一百名骑兵去追击安定三大族。
  于青石岭追上安定三大族,杀死贼首,其余者投降。
  这三大族直接安以叛国的罪名,资产田地一并充公。
  马岭水下游的彭原县,也有豪强欲出逃,但被专业的锦衣卫提前察觉,锦衣卫百户在提前召集锦衣卫,在平安桥设伏,成功抓捕豪强家主。
  白马县令更是与豪强一起谋反,他们抓捕城中明面上的锦衣卫,据白马城而守,负隅顽抗。
  由渭水军将军亲率两千兵卒征白马。
  刚兵临城下,白马令的首级被取下,城中隐藏的锦衣卫发动城中百姓,打开城门,迎渭水军入城。
  叛乱的豪强被轻易伏诛。
  豪强们在自知罪无可恕的情况下,有鱼死网破的决心。
  虽然没有如白马县一样恶劣的情况,凤翔军辅助关中各地县令对付豪强超过二十次。
  县兵、捕快、锦衣卫死亡七十余人,轻重伤一百八十余人。
  县令们完不成业绩,都会被重点严查,也不敢阳奉阴违,全力执行除贱为良。
  不断而来的消息,让李瑄触目惊心。这只是皇城脚下的关中。
  他相信河南河北,更难除贱为良。
  江南地区,本就多山多水,在那里的官吏、士兵,不亚于参加一场战争。
  第422章 五体投地的宰相们,基础改革进行中
  李瑄令户部统计京兆府的成果。
  在除贱为良运动前,京兆府耕地登记在册有三千八百万亩。
  而京兆府有户口五十五万。
  如果按照以往的均田制,每户授桑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需要五千五百万亩。
  所以名义授田与实际授田,定然会有区别。
  几乎没有百姓完成百分之百的授田。
  结合实际,李瑄不可能再进行原本一户一百亩地授与。
  且在收田与授田之间,要更加严格。
  田可以授出去,也必须再收回来。
  这三千八百万亩田地,其中有上千万亩,都被豪强大族、王公贵族、官吏所掌控。
  在重新统计以后,关中的田地又增加三百万亩。
  这些属于隐匿,根本没有登记的田地。
  而除贱为良的成效,不仅仅是新增三百万亩在户籍的土地。
  更主要是在京兆府解放农奴上千人,佃户大大小小有十二万余户。
  真正的惠及京兆地区百姓。
  更别说还未统计出的“河内道”,也就是包括关中、朔方一带的地区。
  “现客户已归,就剩逃亡在深山老林中的百姓。各地县令,需在山岭之间,立下木牌,指引他们归乡。”
  李瑄在一次政事堂会议之中,向宰相们庆祝除贱为良的成果。
  虽然只统计到京兆府,但李岘、刘晏等宰相都是有远见卓识者。
  除贱为良,只要宰相与他站一队,由宰相再向文武百官发号施令,就可平稳运行。
  通过对关中土地的统计,李瑄明白后世流传大唐耕地超过十五亿亩,是子虚乌有。
  哪怕大唐最终能统计出八亿亩耕地,就足矣使百姓富足,有应对天灾的能力。
  至于军屯,截至乾元元载,共有大小军屯一千四百六十八屯。
  江南等地的都督府将来也会屯田,以后军屯还会增加。
  不过一军屯大概是二十顷到五十顷。一顷为一百亩。
  加起来不过数百万亩而已,与百姓耕地相差远矣。
  “还是至尊有先见之明,没想到豪强大族隐藏这么多耕地。这些土地释还百姓后,百姓也终于能松一口气。”
  杨绾向李瑄拱手道。
  大豪强以万顷计土地,跨县连郡,不可一世。
  如果不让他们将耕地交还,矛盾会越来越激烈,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超过十万户的百姓租种有豪强大族的土地,生活上被剥削、压榨。
  也幸亏京兆府在天子脚下,否则这些良籍不知道有多少会被充为农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