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33节
他知道,如李岘、刘晏、颜真卿,一定是支持他灭回纥的。
草原对中原的危害,有目共睹。
裴遵庆和杨绾也不是不愿意覆灭回纥,而是认为回纥暂且有利于大唐。可等大唐改革完成,稳如泰山后,再分离肢解回纥联盟。
李瑄的眼界看透未来一千多年。
第一,大唐想控制史无前例的疆域,凭农耕文明是异想天开。
哪怕他征服到地中海。
他死亡之日,就是帝国崩塌之时。
唯有工商改革,带来先进的技术,道路。才能维持幅员辽阔的疆域。
作为距离中原最近的北方,则是重中之重。
除了牧场外,在贝加尔湖以北,被称为苦寒之地的地方,有着天下大部分有色金属、能源。
在西伯利亚平原上,有几乎取之不尽的木材。
李瑄有生之年,一定会用界碑圈下西伯利亚,将其留给后代子孙。
而达成此夙愿,最要紧的就是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对匈奴故地完成掌控,使诸胡部落归心大唐。
“回纥年年输马于大唐,边疆只是几个都督府,就能与回纥一战之力。若可以秋风扫落叶般,诛灭回纥,不动大唐根本,对内改革依旧。也不失为好策略。”
首席宰相李岘来打圆场。
他已经见识过至尊的深谋远虑。
稍稍一想,他就觉得此时是借助叶护太子谋取回纥的最佳时机。
回纥一亡。
大唐周边再无大国,可全心去发展“工商”。
时至今日,李岘对工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也见识到工商的好处。
“回至尊,移地健不尊天可汗之令,以及磨延啜死前的遗书,表明回纥对大唐的敌视之心。此方天地,只能拥有天朝上国。”
颜真卿与李岘一个想法。
“臣附议。至尊平定安禄山叛乱之时,磨延啜在郁督军山召集诸部欲趁人之危。幸至尊以计谋退之。现大唐气象万千,仓库丰实,将士思战。可以借叶护太子的由头,剿灭回纥。将版图囊括至北海,使草原成为大唐的牧场。”
刘晏也赞成道。
他口中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大唐许多文人称贝加尔湖为北海。
“虽不是最佳时机,但机不容失。”
政事堂一向少数服从多数。首席宰相也没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杨绾见三位宰相明确支持出兵,他不再倔强。
“老臣全力支持至尊。”
裴遵庆只能同意此时出兵。
“古代难征匈奴,是因为胡人逐水草而居,茫茫草原,居无定所,可以随时变换王庭,是已难伐。”
“现回纥在草原上建筑单于城、富贵城,为回纥的王庭,大唐可以直扑其都城,一举定乾坤。”
“为不伤国力,我们要如狂风般迅猛,将不服王化的胡人扫灭。是已,朕决定率领一部分神策禁军、天策禁军、飞龙禁军、龙武军,御驾亲征!”
“太原都督府、范阳都督府,进攻回纥最东部,扫灭不臣。灵武都督府,召附属诸部,进攻回纥中部。”
“武威都督府、敦煌都督府,从河西走廊北上,至白亭海,与朕的禁军汇合,在郁督军山的单于城与回纥主力决战。”
“于明年春天二月,昭告天下,开始北灭回纥。”
李瑄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宰相们。
游牧胡人往往只及中原人口的百分之一。之所以能与中原为敌,正在于游牧生活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又从事射猎,人人习武,力量强的时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
纵横千里的草原、荒漠,想寻找一个部落太难,中原的军队虽然多,也奈何不得。
如果筑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围歼。
就看回纥会不会放弃苦心营造的单于城。
此战李瑄共动用五个边疆都督府,七万骑兵,另会调遣三万边塞胡骑配合。
加上他计划的四万禁军骑兵,一共出兵十四万骑。
对付回纥这种游牧民族,骑兵才是最上策。
第444章 宰相犯错,一分不改
“至尊现代表江山社稷,万不可在战场上纵横冲驰。改革未成,当以天下苍生为重!”
一听李瑄决定御驾亲征,李岘连忙向李瑄劝说道。
“是啊!若太宗皇帝一般,平定天下后,坐镇都城,统御四方。才为天子之行……”
李岘话落后,裴遵庆、刘晏、杨绾、颜真卿纷纷向李瑄劝说道。
世人皆知天可汗神勇盖世,古代的霸王亦不能及。
每战必先,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这也成就李瑄的无尚威名,为李瑄蒙上神秘色彩,让大唐百姓,以及域外胡人为李瑄编写无数离谱的传奇故事。
但宰相们认为国家蒸蒸日上之际,至尊不能以身犯险。
毕竟在战场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卿等无非是担忧朕一如往常般冲锋陷阵。然朕心中清楚,朕已不适合跃马疆场上。”
“朕御驾亲征,只是统筹全军,提振士气,以期早日结束战斗。同时,磨砺久未战争的禁军兵卒。”
李瑄娓娓向宰相们解释道。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
大唐缺乏能统领十万兵马的帅才。
武威都督李朱师老将迟暮,敦煌都督郭虚己威望和资历、战功都略显不足。
而河西又恰恰是最容易出击回纥王庭的地方,所以李瑄需要去武威军、敦煌军坐镇。
大唐当前最不能接受的是失败。
一次战斗失败,损失大唐的威望,打击百姓自信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倾耗大唐巨大资源。
李岘、裴遵庆等宰相面面相觑。
如至尊所言,他们也不好去阻止。
至尊是战神,出师则胜。
回纥可不是泥捏的,经过骨力裴罗、磨延啜两代雄主的南征北战,已经建立王朝。
大唐的十几年的剥削,使回纥王庭以“向大唐纳税”的名义,强征牧民的马牛羊,今回纥对大唐怨恨者大有人在。
如回纥不束手就擒,两方必会有一场硬仗。
“既如此,臣等预助至尊旗开得胜。”
李岘作为首席宰相,第一个松口。
总不能因担心至尊陷入“白马之围”,去拒绝至尊。
连他也认为,只要至尊统御全军,必能一举歼灭回纥,统一草原。
“诸卿放心,回纥移地健新继位,我们有叶护太子这张牌。在内忧外患下,胜利一定在大唐。”
李瑄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裴遵庆等四位宰相。
此次战斗,他还会试验大杀器。
虽然大炮还未被完成制作,但自乾元三载震天雷、炸药包出现后,到明年春天,有更多更完善的炸药包和震天雷。
也有震天雷小型化。
李瑄从天策卫中挑选一千人为“火炮兵”,已经到牛首山下驻扎,学习火药的使用,练习投掷技术。
天可汗的威名,加上火药那震天动地的巨响。一定可以将回纥打得措手不及。
“臣等遵旨,只望至尊能尽早回归长安。”
裴遵庆等宰相明白在理。
至尊戎马半生,高山、雪域高原、草原、海洋、沙漠等都驰骋过。
大雨大雪大风大浪中行军,是家常便饭。
他们不能以自己去要求至尊。
“传令都督府区域内的郡县,囤积粮草,制备干粮,加强整训,调动军心,明年二月初一,正式进军。”
李瑄这么说,是让中书省起草诏令,向都督府、郡县传达指令,整军备战。
禁军方面,李瑄也会亲自下令,让禁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维持精锐的战斗力。
“臣遵旨!”
杨绾领命。
“启奏至尊,回纥可汗移地健派遣使者携重金,现已渡过黄河,大唐该如何处理?”
李岘向李瑄征求意见。
要么让回纥使者从哪来滚回哪去。
要么将宝马、黄金留下,使者回去。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