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993节

大唐天将军 第993节

  “我无话可说!正如你篡位成为皇帝一样,成王败寇。你六亲不认,不会有好下场。”
  荀俅不像宋鹏程,他已经看开。
  没有什么可以狡辩的,他坦然承认。
  甚至他还硬刚李瑄。
  自李瑄顺着大运河南下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谁都明白,当今天子不是省油的灯。
  他已经提醒过淮阴令宋鹏程。
  只是谁也没想到李瑄会微服私访,直接杀到整个淮阴矛盾最尖锐的地方。
  将淮阴的黑暗腐朽揭开,一览无遗。
  “不要用成王败寇度量我,即便失败,未来依旧有无数人称赞我。而你这种人,一千年,一万年,依旧遗臭……”
  李瑄淡淡地回复荀俅。
  他的心思何等坚定,不会被这类谬论所误导。
  在他看来,荀俅只不过是临死前的嘴硬。
  如荀俅这种在淮南省手眼通天的人物,普通监察御史对抗时会有些许困难。会被各方各面势力抵触。
  但李瑄一旦找到苗头,就可以摧枯拉朽。
  荀俅这样的太守没有丝毫可以反抗的力量。
  “我不信。”
  荀俅只能吐出这三个字。
  “信与不信,也不是你能看到的。”
  在李瑄心中,荀俅必死无疑。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失去民心,比笼络民心更困难。如果大唐亡故,开端一定在南方。”
  荀俅又向李瑄讥讽一声。
  “你什么都清楚,就是不能守正自己。笼络民心再困难,朝廷也会锲而不舍,一切会由你们的人头开始,平息淮阴百姓的怨气。”
  李瑄指着荀俅的脑袋。
  “天下之大,真正的清官有几个?不过是律法约束罢了。”
  荀俅还在强词夺理。
  他只知道,自己的贪污受贿,是升官发财的因素之一。
  他虽然剥削压榨百姓,但每年向朝廷缴纳更多的赋税。
  这是能臣的功劳。
  “你这样的蠢货有资格提这些吗?以前公休仪爱吃鱼,却从来不肯接受属下送来的鱼。如此,他一直能依靠自己的俸禄买到鱼,这才是真正的精明。”
  “朕曾经多次以汉代田延年贪污三千万的例子,告戒群臣,希望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可还是有不少官吏向田延年的方向前赴后继。你说这些人是聪明还是愚蠢?”
  李瑄字字珠玑地质问。
  荀俅被怼得哑口无言,或许他就是目光短浅的蠢人。
  为了一时的利益,前途尽毁不说,还要性命不保。
  李瑄不想与荀俅多说。
  他见荀俅,是想看看荀俅这个幕后黑手长什么样子。
  乍一看,荀俅长相威严,相貌堂堂,以为是忠臣。
  他去过长安,接受吏部和宰相们的考核,担得大任。
  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忠似奸,说的就是荀俅这类人。
  说完,李瑄令人将荀俅拖下去,待淮阴官吏落马,全部处死。
  同一天,李瑄诏传整个淮阴郡,宣告淮阴诸官吏罪行。
  更多天策卫进入淮阴,防止一些势力临死反扑,狗急跳墙。
  在除贱为良的时候,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李瑄又传军令离淮阴最近的扬州军,发兵两千,乘坐船只,驰入淮阴,以防万一。
  扬州军暂时接管淮阴郡的一切治安。
  直到淮阴郡的新官吏到任,稳定。
  李瑄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淮阴郡其他豪强得知淮阴县的豪强被逮捕后,虽没有直接与天策卫刀兵相向,但却在明里暗里逃跑。
  在这种情况下,不跑的话死路一条。
  他们钟爱土地,却不得不舍弃土地。
  但天下都是李瑄的,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去。
  李瑄下令天策卫在淮阴县围追堵截。
  并令淮阴周围郡县严加看管,将每一姓豪强都记录下来,一有发现,立刻逮捕。
  “臣监管锦衣卫不力,致使锦衣卫失去控制,请至尊责罚。”
  廖峥嵘处理完淮阴锦衣卫的事情后,向李瑄请罪。
  他认为自己最起码也是失职之罪。
  “你若有罪,朕亦有罪。太守称霸一方,这是朕的罪责。”
  李瑄从未想过因此处罚廖峥嵘。
  锦衣卫中若无腐败,那才奇怪。
  锦衣卫也是人,是人就会变心。
  廖峥嵘掌握天下十几万锦衣卫,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如李瑄的治下,时不时会揪出一批贪官污吏。
  “不过淮阴事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训,锦衣卫监察百官,又有谁能监察锦衣卫呢?大族只要腐化锦衣卫和地方官,就能在一个地方称王称霸,为所欲为。”
  李瑄将廖峥嵘扶起来后,向他询问道。
  之前让地方的官吏反过来监视锦衣卫,两股力量互相牵制。
  现在看来,这不一定行得通。
  如淮阴这种情况,官吏和锦衣卫一起腐化。
  锦衣卫还可以帮助淮阴官吏向朝廷传递假消息。
  锦衣卫内部也有监察系统,但鞭长莫及。
  锦衣卫监察官不可能到达每一个郡县。
  “回至尊,再设立新的监察机构,专门监视锦衣卫运行。”
  廖峥嵘向李瑄回答道。
  “如此会耗费国家力量,难免未有穷尽。”
  李瑄缓缓回答道。
  一个部门出问题,就成立新部门去监察,绝对是行不通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在锦衣卫内部下达重赏,检举不法。如果举报属实,当应升官,获得奖励。”
  廖峥嵘再次向李瑄建议道。
  “这一条,在锦衣卫中不一定试用,可能会造成人人自危的现象。”
  李瑄摇了摇头。
  “臣愚钝……”
  如此,廖峥嵘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锦衣卫不能再固定在某郡某县,要流动起来。最好每隔一年半载,那个县的锦衣卫会更换一批。如果地方出现大奸大恶,锦衣卫不可能全部被腐蚀。”
  李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廖峥嵘。
  锦衣卫的前身为常平新兵,之前李瑄考虑到士卒的籍贯因素,将老兵们以籍贯分配,在各自的家乡,招揽其他成员。
  现在看来,此有利有弊。
  常年都是同一批锦衣卫驻扎本县,在无法面临升迁,又或者遇到经济压力的时候,很可能背弃初心。
  “至尊的策令,可以试行。”
  廖峥嵘认为这样也不错。
  不能说绝对,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锦衣卫的队伍。
  在天下省郡县不断循环的锦衣卫,会更显得精明强干。
  李瑄将具体方案,交由廖峥嵘拟定。
  初步则以一年一换,只是以隔壁郡的锦衣卫轮换。
  不几日,淮南巡抚萧昕带着淮南省的诸多官吏马不停蹄地从徐州赶来,参见至尊。
  在路上,他才知道淮南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这还得了。
  萧昕虽然刚任淮南巡抚,但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前萧昕派人到各个郡巡视,务必将地方的真实情况汇报给他。
  但很少有使者会下乡里,只会循规蹈矩地去县衙查账,被淮阴郡的表象所迷惑。
  李瑄见到萧昕后,先将前任淮阴太守,也就是现任淮南副巡抚山渟抓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