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96节
在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激情的岁月,却陷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中。
天宝的前三年,给李白重大打击。使他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心灰意冷。
李白虽号称“轻侠”,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
但马上取功名不是儿戏。
从李白天宝年间的一些诗歌之中,能看出战场上驰骋的李瑄,是李白梦中的自己。
安禄山叛乱,马嵬驿政变,李瑄拜天策上将,册封太子、接受禅让,登基为帝……
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李白无法去深想。
有时候,李白也会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自问。
他想“澄清天下,海县安定”的志向是不是异想天开?
终与安社稷,功成五湖去。
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想像谢安一样,高卧东山,鼎定乾坤。
想像姜子牙、张良一样,受到君王的赏识,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
或者,他想一步登天。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就是李白!
等老迈多病的时候,李白才会更明悟一些。
李瑄用高适、杜甫、王昌龄等,都是李白的好友,皆高官厚禄。
但他们是李瑄在这二十年间,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
李白浪漫飘逸,宁折不弯。许多时候,并不适合官场。
特别是李隆基将李白“赐金放还”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敢用李白。
在李白思虑之间,李瑄已经结束讲话。
百姓们鼓掌欢喝,掌声如雷鸣,久久不落。
随后,李瑄吩咐百姓们散去……
人群逐渐散开的时候,一袭朴素衣着,衣带系得十分随意的李白完全映入李瑄眼帘。
实际上,李瑄早就见到气质如鹤立鸡群的李白,但他能抑制住自己的心情,将自己的话一字一句说完。
与李白相遇固然高兴,然李瑄谨记他的主要目的。
“太白,好久不见!”
李瑄一步一步来到李白面前,感慨万千地说道。
他还以为自天宝二年曲江一别,就永远也无法再见。
“拜见至尊……”
李白回过神来,向李瑄拱手拜道。
他虽然傲权贵,但他的思想贯彻的是“为人臣”和“位极人臣”,他对皇帝还是很尊敬的。
已至乾元七载,世人皆承认李瑄这个皇帝。
李白也认同。
“太白请起!我来金陵,一是巡视百姓的生计;二是来看望故人。二十年未见,一直怀念太白你啊!”
李瑄赶紧将李白扶起来,动情地说道。
山河美景,千言万语,浓缩成四句诗歌,横绝时代。
李白的雄奇飘逸和浪漫,就如他的诗歌一样,为世人所倾慕。
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是千年难遇的天才,他的诗篇,可以让盛世变得更繁盛。
千百年后,依旧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他是人,是人不免有缺点,总令人诟病。
但他追求道家无为,从不标榜自己为圣人。
他是谪仙人,诗歌如梦,无数人因为他的诗歌而年轻,因为他的诗歌而欢乐,因为他的诗歌而坚强乐观……
“白能在老病之龄,看到天下的至尊,今生再无憾!”
李瑄与李白之间,终究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使李白无法再如以前一样开玩笑。
随性如李白,也无法翻过这大山。
李瑄的圣明,李白看在眼里。来回辗转多地,这几年变化太多太多。
这是李瑄的功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扶大厦将倾。
“我也有遗憾啊!羡慕曾经太白与高适、杜甫一起,长途游览,冬猎青丘,我心驰神往,却不能至。太白未能应邀前往智慧宫,也是我的遗憾之一。”
世事无法两全,李瑄再见老去的李白,感触颇多。
“草民非做夫子的人选。”
李白不是嫌弃智慧宫祭酒的职位,而是知道自己不能胜任。
他以酒为伴,来去随心,恐误人子弟。
治理天下的理想已经渐行渐远,李白只想在这太平盛世中,做最后的演绎。
“一起回城,带我游览,再饮一杯。”
李瑄不再纠结李白不应智慧宫祭酒之事,伸手拉着李白,请李白向他介绍最熟悉的金陵城……
第476章 过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
嗜酒成性的李白,在花甲之年,依旧放纵。
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来金陵以后,甚至无法再涉远路。
这次出城随百姓迎接李瑄,他花费很大力气。
他不是在迎接皇帝,而是迎接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
在诸官吏的拥簇下,李瑄与李白一起入金陵城。
没有去金陵县衙,而是在李白的小院落。
几间间小屋,一棵梨树,墙角几株未开的木槿花。
“转眼之间,太白已至花甲之年,我也快要不惑。太白近来身体如何?”
在朴素的庭院之中,李瑄与李白在生着春芽的梨树下对坐。
他已经注意到李白缓慢的步伐,不如以前一样意气风发。
“日可斗酒,只是酒量下降,不得沉醉。”
李白乐观地回答道。
绝世天才和皇帝,在这个时代,并不匹配在一起。
那惊艳时光的少年郎,成长为一名大诗人。
假如有一天,他离开人间,只希望他的诗歌能流传下来。
“酒是好东西,但过多伤身,还是要克制啊!”
李瑄知道自己的劝说李白没用,但还是劝说一声。
他自己能克制饮酒,但李白没有酒,还是李白吗?
历史上,关于李白的死,有三种传说。
每一种都与酒有关。
最离奇的民间传说,是李白在乘舟喝酒的时候,看月亮照入水中,美轮美奂。他在醉酒之后,一时兴起,跳入河中捉月溺亡。
“朋友都这么劝我,贺监八十岁时尚且金龟换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用贺知章的典故,并化用自己的诗回应李瑄。
但他离不开酒了,对爱酒之人来说,喝酒喝死,亦是长醉。
李瑄笑了笑,令韦应物将好酒取上来。
宫庭玉液,闻之飘香。
这是李瑄与李白第一次饮酒。
浅尝辄止即可!
李瑄与李白起初一起交谈故事,诗文篇章。
李白那些走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多奇闻轶事。
又向李瑄说起和孟浩然、王昌龄、杜甫等大诗人的性格。
以前李白调侃王昌龄的相貌,调侃杜甫“借问别来太生瘦,总为从前作诗苦”。
现在孟浩然走了,他们都逐渐老了,相隔太远,不能相见。
李白没有像以前一样,现在只剩下缅怀。
“太白,你觉得我这个皇帝如何?”
一番忆古今后,李瑄笑问李白。
“过古代君王矣……”
李白只是简单地向李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