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90节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90节

  难怪阿翎能封后。
  美貌和才能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她能与帝王想到一处去。
  离开皇宫时,景元帝给霍世鸣赏赐了不少东西。
  霍世鸣回到府里,见到霍翎后,微微点了下头。
  霍翎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也笑了起来:“过两天,内务府那边就要代陛下送聘礼过来,到时就要多麻烦爹爹和母亲了。”
  天子娶妻,讲究的也是三媒六聘。要说和普通人家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排场更大,规矩更多,该给的聘礼是绝对不能少的。
  景元帝在其它事情上大方,在聘礼上也同样慷慨。他用一抬接着一抬的聘礼,向世人宣告着他对皇后的满意。
  内务府的人光是抬聘礼,就抬了整整两天,之后清点聘礼,将聘礼入库,所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
  等到最后一箱东西被搬入库房,方氏、无墨几人都是长舒了一口气。
  邱鸿振就是在这个时候过来拜见霍翎的。
  这倒不是邱鸿振抱大腿的态度不积极。
  霍世鸣只是暂时离开两三个月,所以把手里的公务简单交接一下,就能动身进京了。
  邱鸿振还需要等新任县令到任后,将县衙的事情与新任县令交接清楚才能启程。
  现在就能赶到京师,已经是他尽力争取出来的结果了。
  霍翎在自己的院子里接见邱鸿振。
  邱鸿振也不含糊,俯身行一大礼:“下官邱鸿振,见过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邱大人免礼。”
  霍翎抬手指着自己对面的位置:“请坐。”
  邱鸿振拘谨坐下。
  霍翎问:“邱大人是何时进京的,可去了京兆府?”
  邱鸿振听到这句问话,顿时确定了:他能成为京兆尹,全赖娘娘相帮。
  这一路上,邱鸿振一直在和张师爷分析现状。京兆尹这个官职,没有点身份背景是根本坐不稳的。
  想要去掉京兆尹前面那个“权”字,想要彻底坐稳京兆尹这个位置,他必须要得到皇后娘娘的支持。
  所以邱鸿振一见面,就给霍翎行了臣子的大礼。
  这会儿,他更是直接道:“下官是昨日下午到的京师,今儿一早就过来给娘娘请安了,还未来得及去吏部和京兆府报道。”
  地方的官员进京任职,是需要先去吏部交接的。等吏部批复了公文,才能带着公文到京兆府上任。
  邱鸿振却选择先来向霍翎请安,显然是在向霍翎表忠心。
  霍翎当初愿意指点邱鸿振,是因为她想要看看,在帮助霍家重返京师、帮助父亲谋取高位之余,顺手提点一位县令,这位县令能借此走到怎样的高度。
  如今愿意提拔邱鸿振,也是因着两人先前的渊源。
  但要是邱鸿振不能为她所用,她也不会一而再地帮邱鸿振撑腰。
  “前行唐关主将何泰,邱大人有印象吗?”
  “有印象。”
  霍翎说得直白:“他如今被关押在禁卫军那里,你上任后,将他接到京兆府大牢,彻查他身上的罪行,让他伏法认罪。”
  霍翎将一个匣子推到了邱鸿振面前:“里面装着的,是何泰的一部分罪证。余下的,就交由你接着调查了。”
  “这京师里,有很多人不想何泰死,他们要是给你施压,邱大人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邱鸿振接过匣子,恭敬道:“娘娘放心,下官明白。”
  只要他能顶住各方压力彻查何泰之事,何泰伏法之日,应该就是他彻底坐稳京兆尹位置之时。
  霍翎颔首:“那你去吧。”
  邱鸿振紧紧抱着匣子,离开院子时,忍不住长舒一口气,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
  霍翎上门捐粮捐银时,他就知道霍翎绝非池中物,但这才过去了多久啊,她就走到了这样的高度,连带着他一个小小县令也飞黄腾达。
  低头看了眼怀里的匣子,邱鸿振眸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
  想要得到娘娘的赏识与看重,他是务必要办好娘娘交代的事情。
  ……
  院子附近种了一棵桂子树,八月正是桂子飘香的季节,霍翎坐在院子里,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花香,慢慢喝完了最后一口茶水。
  从校场一事后,何泰的结局就注定了。
  其实事到如今,何泰已经不能再给她造成任何伤害了。
  但是,斩草务必除根。
  正好借何泰一命,来看看邱鸿振的忠心。
  第53章 纯粹的、不掺杂利益考量的……
  邱鸿振是被越级提拔到京兆尹位置上的。
  他在京兆府,一无根基,二无人手,即使官职前面加了个“权”字,也多的是人不服。
  这些人也许不会在明面上做什么,但只要在暗地里给邱鸿振使使绊子,就足够邱鸿振喝上一壶了。
  更别说他还要调查何泰一案。
  这里可不是燕西。在京师里,关系盘根错杂,那些不想看到何泰死的人,不会坐视不管。
  这些事情,邱鸿振心知肚明,霍翎也是心知肚明。
  但她没想到的是,邱鸿振那边暂时还没遇到什么困难,她自己就先遭到了来自何家和承恩公府的打压报复。
  帝后大婚,最忙的无疑是礼部和内务府。
  礼部尚书陆杭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终于是把大婚章程给制定出来了。
  这份章程,景元帝满意,霍翎也满意。
  多么皆大欢喜的事情啊。
  结果邱鸿振前脚去禁卫军那里提审了何泰,在几日后的大朝会上,素来没什么存在感的承恩公突然出列,上书启奏,弹劾礼部尚书陆杭。
  “启禀陛下,臣看过礼部制定的大婚章程,尚有一事不明。”
  “先皇后乃陛下发妻元后,霍皇后不过继后。先皇后奉行节俭,当年特意命礼部削减了册后大典的排场,如今礼部制定出来的章程,册后大典所需花费的银子,却远超先皇后当年。”
  “此事,乃礼部疏忽。但若传扬出去,天下人不会说礼部如何,只会说霍皇后如何。”
  承恩公弹劾完陆杭以后,立刻调转矛头,请景元帝为霍皇后的名声计,削减立后大典的排场。
  “霍皇后家中也是继母当家,想必霍皇后也能理解老臣这颗慈父之心。”
  殿上的景元帝一言未发,殿下的群臣在诧异过后,竟是纷纷出声附议,请景元帝削减立后大典的花销。
  不得不说,承恩公这道折子上得极妙。
  首先,他是先皇后的亲生父亲,由他来上这道折子,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其次,在“立霍翎为后”这件事情上,景元帝刚和朝臣掰过一次手腕。
  在景元帝的坚持下,百官上书,请霍翎入主中宫。
  但这不代表百官心里没有一点儿想法。
  他们阻止不了景元帝立后,难道还不能在其它地方动动手脚,压一压霍皇后正盛的风头吗。
  就算是一些忠于天子的朝臣,也都乐见其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皇后人选的不满。
  当然,朝堂之上也不是没有为霍皇后说话的人。
  比如靖国公,他就说了:“当年国库空虚,又逢先帝崩逝,先皇后才厉行节俭。如今国朝安定二十载,国库丰盈,怎可同日而语。”
  但很快,户部那边有人出列反驳:“国朝去年才经历了一场战事,军费花销极大,国库也是在苦苦支撑。霍皇后出身燕西,又是霍将军之女,想必对战事的惨烈更有切身之痛。”
  看这些人一直把矛头往霍皇后身上带,礼部尚书陆杭赶紧出列请罪,将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表示这件事情是礼部没有考虑清楚,连累了帝后的名声。
  都察院有御史出列:“如今大典未到,尚有补救的机会。要是大典已过,此事传扬了出去,天下人岂不是要说霍皇后不如先皇后贤良?倘若真将一国皇后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陆尚书就是以死谢罪都不为过。”
  陆杭听得都要吐血了。他怎么就要以死谢罪了?
  你们在那一口一个“今后不如元后贤良”,想以此邀名,你们都没谢罪,我凭什么谢罪。
  “够了。”
  殿上的景元帝听他们越说越不像话,厉喝一声,打断了他们的发言。
  “此事容后再议,退朝吧。”
  ***
  身为京兆尹,邱鸿振也是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
  不过他才刚抵达京城,对京中局势两眼一抹黑,压根掺和不进朝臣的争执中。
  好不容易捱到下朝,邱鸿振与下属打了声招呼,也没回京兆府,而是亲自去了趟郡君府。
  他过来的时候,霍翎正在和霍世鸣、方氏聊嫁妆的事情。
  皇家需要给皇后准备聘礼,皇后这边也是需要准备嫁妆的。
  霍翎的嫁妆,早在燕西时就准备得差不多了,但山水迢迢,许多大件东西都带不过来。再加上霍翎是嫁入皇家,很多东西都得重新置办一份。
  不等霍翎开口说什么,霍世鸣就积极表态:“阿翎,你能成为皇后,是我们全家的荣幸。你的嫁妆,我和你母亲一定会为你置办得体体面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年先帝只是贬了霍家的官,却没有抄了霍家的家产,再加上这些年里,霍家也积攒下了不少家底。
  上一回霍翎进京,霍世鸣给了霍翎一万两银票。那是霍世鸣可以调用的所有现钱。
  但在得知霍翎成为皇后,霍世鸣当机立断,又想办法筹集了一大笔钱。
  他不是傻子,相反,霍世鸣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女儿成为皇后以后,将会给家族带来怎样的好处。
  所以霍世鸣也要愈发加大自己的投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