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31节
除了小陈太医这边,霍翎还从太医院调了两位医女过来。
太医院一直都有培养医女的习惯。不过这些医女大都是为了在诊治时给太医搭把手,帮太医做一些他们不方便做的事情。
她们在太医院里,更像是跟在太医身边忙前忙后的学徒,没有正式的官职在身。
霍翎见到两人后,也没说虚的,直接许诺,只要她们照顾好大皇子,等大皇子平安长到三岁,就让她们进入太医院成为正式的太医,宫中所有医书也都会向她们开放。
“太医院从来没有女子担任太医的先例。能不能成为先例,就看你们能不能照顾好大皇子了。”
有小陈太医和两位医女日日照看,还有那些有经验的嬷嬷贴身照顾,霍翎才算是稍稍放下心来。
没过多久,就到了许时渡的添妆礼。
霍翎在这京中,真正称得上是朋友的,也只有一个许时渡。
她给许时渡准备了极丰厚的添妆礼,到了许时渡的吉日,还和景元帝一起带着大皇子出宫去喝喜酒。
许时渡的婚宴办得极盛大,而帝后的亲至,也让这场婚宴的喜庆更上一层楼。
为了不让宾客太拘谨,霍翎和景元帝没有多待,喝过新郎新娘敬的酒后,就起身离开了。
陆杭亲自送他们出府。
霍翎对陆杭笑道:“难怪宁信会选陆尚书的孙子做女婿,果然是一表人才。想必陆尚书年轻时也是这般风采过人。”
霍翎这一番话,既夸了新郎陆淮,又夸了陆杭,陆杭颇有些受宠若惊:“皇后娘娘过誉了。”
马车已近在眼前,霍翎道:“陆尚书就送到这里吧。”
上了马车,景元帝先是和霍翎聊了聊婚宴的热闹,这才说起另一件正事:“就快过年了,你爹上了折子,询问回京述职之事。让你爹他们进京陪你过年如何。”
霍翎笑应了声好:“也有三年没见他们了,正好让他们来看看安儿。”
霍翎怀孕以后,每次霍世鸣给霍翎寄家书时,都会顺便让人捎上一些给她的补品,以及给孩子的东西。
大皇子出生后,霍翎也让人给燕西那边去了信,还收到了霍家人准备的百家被。
百家被是民间习俗,寓意孩子能在百家的庇护下平安健康长大。霍家人的这份礼物,可以说是直接送到了景元帝的心坎上。
所以这会儿景元帝的安排很体贴:“那就让他们早点动身进京,再晚一些,雪下大了就不好赶路了。”
霍世鸣给景元帝上完折子,也没有一味等着景元帝的回复,而是先着手安排起了燕西的事务。
尤其是燕羽军这边。
就在这时候,方氏突然找上霍世鸣。
这大半年时间里,霍世鸣一心扑到了训练骑兵上,方氏也一心扑到了为方建白挑选妻子的事情上。
在燕西一众命妇中,方氏的身份是最高的,她亲自设了几场宴会,给许多有适龄姑娘的人家下了帖子,大家自然都欣然赴宴。
宴会途中,方氏还将方建白叫了过来,想让方建白相看相看姑娘。
刚开始的时候,方建白不明所以,听到方氏有事找他,匆匆前去。结果到了那里,方氏一直拉着他低声介绍姑娘的情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之后几次方氏再派人来寻他,他都推说自己公务在身,不便前往。
方氏跟霍世鸣抱怨过几次,还让霍世鸣帮她劝一劝方建白。
霍世鸣劝了,也同样没能劝动。
这回方氏来找霍世鸣,是想让方建白跟着他们一起进京。
边境将领回京需要得到天子首肯,但方建白职务不高,只要身为主将的霍世鸣同意,就能以亲卫的身份,一路护送他们进京。
第78章 亲人相见。
方氏心里在想什么,霍世鸣还是比较清楚的。
不过在方建白的婚事上,霍世鸣的态度和方氏是一样的。
阿翎进宫三年,如今连孩子都有了……不管怎么样,人总得往前看。
提前安排好手中的事务,又与几位亲信打过招呼,等京师的旨意一到,霍世鸣即刻动身。
这回进京,霍世鸣闹出来的动静可不算小。
为了展示练兵成果,霍世鸣从燕羽军里精挑细选出来一百人,组成他的亲卫队,由方建白统领。
这一百人身下骑着的马,都是顶顶好的战马。
在缺马的大燕,可是极难看到如此多的好马。当这一行人绝尘而去时,不知吸引了多少人艳羡的目光。
沿途有驿站不断往宫里送消息,霍世鸣一行人刚踏入京师城门,就又接到了宫中的圣旨。
听到圣旨内容,霍世鸣简直欣喜若狂。
因为景元帝给霍世鸣赐下了一座将军府。
——而这座将军府,正是三十多年前,霍家在京中居住的府邸。
李满将圣旨递给霍世鸣,笑吟吟道:“将军这回进京述职,再住在郡君府就不合适了。听闻陛下有意给承恩公赐府邸,皇后娘娘就选中了这一套,不知霍将军是否满意。”
霍世鸣紧紧握着圣旨,胸膛里淌过一股热流:“满意。太满意了。”
果然还是阿翎知他啊。
李满道:“承恩公可需要奴才派人领您过去?”
霍世鸣朗声一笑:“不用,不用,我知道该怎么回去,多谢李内侍的好意。”
李满听他这么说,也没有强求:“那奴才就先告辞了。承恩公舟车劳顿,陛下说了,让您在府中好好休整一番,明日再进宫不迟。”
目送李满离去,霍世鸣将圣旨揣进怀里,翻身上马,越众而出,依照着旧时的记忆,亲自在前面领路。
远远地,霍世鸣就看到了记忆里的府邸。
每次回京师时,他都会顺便来这里看一眼。
这里或是暂时闲置,无人居住,或是挂上了“某府”的牌匾。霍世鸣每看一次,就黯然神伤一次。
经手过几任主人后,这一回,府邸上挂着的牌匾,终于重新换回了“霍府”二字。
府邸门前的两头石狮子还如记忆中那般,威风凛凛矗立着。只是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愈发显露出时光的印痕。
霍世鸣抚了抚石狮子的头,缓步走上台阶,将手按在红色大门上。
五岁那年,霍家被问责,他被父亲霍英绍牵着走出这座府邸,回头看去,只能看到这扇厚重的红色大门,在他眼前缓缓合上。
如今,年近四十的他再次站在这扇厚重的红色大门前,双手用力一推,终于能名正言顺地走回这座府邸。
……
“霍府”二字,是由霍翎亲笔所书,让、命内务府制成牌匾后,再送过去挂上的。
霍世鸣身为燕羽军主将,虽然在京中停留的时候不会太长,但朝廷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还是要给他赐一座府邸的。
要是别的将领,景元帝就自行决定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霍世鸣是霍翎的亲生父亲,在挑选府邸时,景元帝就征询了下霍翎的意见。
霍翎远比这世间任何一人都要清楚霍世鸣的执念,当即就给景元帝出了主意。
从李满回宫时的禀报,就能知道霍世鸣有多满意这份赏赐。
……
霍世鸣心情激荡了一晚,第二天进宫时,眼底还带着淡淡的青黛。
按照霍世鸣的打算,他原本是想先公后私,先去给景元帝请安,与景元帝聊一聊燕西的军务,再求景元帝让他见一见霍翎。
结果到了御书房一看,霍世鸣险没吓一跳。
阿翎怎么也在?
霍翎在给霍世鸣写家书时,总不好明晃晃写一句“我能进御书房旁听政务”,所以霍世鸣在这方面的见识就远不如京中官员。
京中官员现在看到她出现在御书房里,已经连眼皮都懒得动一下了。
仿佛皇后就应该出现在御书房里一般。
惊诧过后,霍世鸣连忙行礼:“臣霍世鸣,给陛下、娘娘请安。”
景元帝抬手:“霍将军,坐吧。”
等霍世鸣坐下,霍翎主动打了声招呼:“爹爹昨晚睡得不好?”
霍世鸣笑道:“臣昨晚将霍府逛了一遍,一个没注意,就耽误了入睡的时间。”
“爹爹满意就好。”霍翎上下打量霍世鸣,又道,“三年不见,爹爹看起来更精神了,就是晒得也更黑了。”
在景元帝面前,霍世鸣还是有些拘谨:“臣这几年一直忙于练兵,在前线风吹日晒,黑了不少。倒是娘娘,愈发神采照人。这京师的水土就是比燕西的水土养人。”
霍翎对景元帝说:“可见这御书房不是个能叙旧闲谈的地方。我爹这般严肃的人,都能面不改色,对我说出这种吹捧之语了。”
景元帝哈哈一笑,问霍世鸣:“霍将军这一路可还顺利?”
霍世鸣尴尬道:“托陛下和娘娘的福,一切顺利。”
不过经霍翎这么一调侃,霍世鸣也放开了一些。
他看得出来,对于霍翎与他在御书房闲谈,景元帝并不介怀。
景元帝道:“那霍将军就先来介绍一下燕羽军的情况吧。”
霍世鸣一边介绍,一边用余光去瞄霍翎,原本压下去的诧异又再次翻腾上来。
不过面对景元帝的垂询,霍世鸣也不敢太分神,迅速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就全身心投入到和景元帝的问答中。
去年年底,霍世鸣被正式任命为燕羽军主将。
他连过年都没心情过了,一心扑到筹建燕羽军的事情上。
等出了年,冰雪消融,从京师到燕西的官道畅通无阻后,兵部派人送来了大量的兵器铠甲,吏部安排的一些重要官员也都陆续抵达前线。
而组建骑兵要用到的战马,也有监牧区的人来和霍世鸣进行交接。
从三月开始,霍世鸣一边在老兵中挑人,一边在燕西招募新兵。
燕羽军满编三万人,但一支军队从无到有,不可能立刻招满三万人。霍世鸣先期只挑出了五千兵卒,一边训练这五千兵卒,一边往里慢慢填补兵源。
如今大半年下来,燕羽军已扩大到八千的规模。
这些事情,在霍世鸣呈给景元帝的折子里都有提及,如今也不过是说得更细致些,方便天子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