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36节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36节

  陆杭点头应是,还为江祭酒说了句好话:“江祭酒提前问过他们了,这里面只有六人愿意去。”
  霍翎道:“哪六人?”
  陆杭一一报上名字。
  霍翎抽出他们的卷子:“只有六人肯定不够。”
  陆杭道:“可是要再放宽一些要求?”
  霍翎也愿意多给国子监的监生一些机会:“那就放宽到前一百名。”
  陆杭:“只怕还是不够。”
  霍翎:“将卷子最后两道题目张贴出去,让民间的学子文人来作答。直到明年元宵,从中择优。”
  虽然刚被霍皇后狠狠教训了一顿,但在听完霍皇后的安排后,江祭酒还是心悦诚服。
  国子监监生上千人,只从前一百名里面挑人,好似要求还是高了一些。
  但这上千人里,有很多都是靠着家中关系进来读书的纨绔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也不过小几百人。
  要是在小几百人里,还考不进前一百,那也只能怪自己没有学到家了。
  第81章 时至今日,她终于彻底成势……
  陆杭能力出众,为人又十分识趣,事情交到他手里,霍翎并不担心会办砸,只耐心等着看结果。
  转眼间就到了春节。
  这个年,霍翎过得很舒心。
  去年那会儿,她怀孕刚满三个月,外面又是大雪纷飞,未免出什么意外,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吃。
  如今生下孩子,就没有这些顾虑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妃嫔们过来给霍翎拜年时,还带来了她们准备的礼物。
  给霍翎准备的,大都是她们自己绣的荷包、手帕。
  给大皇子准备的,多是些适合孩子穿的鞋子、肚兜,还有保佑孩子平安的玉牌等物。
  霍翎道:“都有心了。”又问她们过年都在做些什么。
  霍翎刚进宫那会儿,妃嫔们就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如今她生下大皇子,妃嫔们更是彻底歇了争宠的心。
  反正皇后娘娘为人大气,从来不会克扣她们的吃穿用度,只要她们不闹出什么动静,犯到皇后面前,皇后也不会与她们过不去。
  偶尔得了什么时兴的绫罗首饰,或是南边进贡了什么新鲜的吃食,也都乐意赏给后宫妃嫔。
  大家吃喝不愁,日子过得舒坦,经常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打些叶子牌,踢会毽子,玩个投壶,也算得趣。
  这会儿听到霍翎问起,大家都七嘴八舌一通说。
  霍翎静静听着,不时也开口说几句话。
  瞧着时间差不多了,在妃嫔行礼离开前,她才开口告诉一众妃嫔:大年初十、大年十一这两天,可以允许她们的家人递牌子进宫探望。
  一听这话,不少位份偏低的妃嫔都露出激动之色。
  位份高、出身好的妃嫔,想要见自己的家人不难。
  但像她们这种,在宫里地位不高,家人官职也没高到能进宫的妃嫔就很尴尬了。
  让霍翎觉得好笑的是,大年初十这天,霍家人也递了牌子进宫。
  霍翎在凤仪宫招待他们:“爹爹和母亲怎么也跟着凑了热闹。”
  霍世鸣道:“原本就想在离京前,再进宫见你一面。正好听说了这事,也是赶巧。”
  霍翎:“这么快就要走了?”
  霍世鸣叹气:“京师虽好,但住久了,心里总惦记着燕羽军的事情。”
  燕西是霍翎布局的重中之重,听霍世鸣这么说,她也没有劝霍世鸣久留,只道:“京师的上元节办得十分隆重盛大,不如等过完上元节再走,也免得要在路上过节。”
  再急着走,也不差这么几天。
  霍世鸣笑着说好,又问起大皇子的情况。
  一直到用过午饭,霍翎请霍世鸣单独去书房聊天。
  霍世鸣道:“建白收到调令后,就先启程回燕西了。”
  方建白要先回燕西交接职务,再从燕羽军点一批人随他去燕北。留给他赴任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时间比较紧张,就没有在京师多做逗留。
  霍翎微微颔首,又说起一事。
  “燕西要兴办州学,爹爹对此应该有所耳闻吧。”
  “这件事情的推进不会太顺利,负责州学的官员若是求到爹爹那里,爹爹记
  得伸以援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州学一事几乎完全是由霍翎主导的。
  这是她第一次完全凭着自己的心意,来推动一件政治事件的走向。
  负责州学的官员,就算不是霍翎的亲信,也必然会烙下皇后一党的痕迹。
  都是自己人,如果有帮得上忙的地方,霍世鸣当然不会吝啬帮助。
  “你放心吧。”霍世鸣拍拍胸口,毫不推诿。
  霍翎笑了笑,又道:“阿泽年纪不大,也可以考虑让他进州学读几年书。”
  霍泽这位国舅爷的身份,可比何泰那位皇后堂兄还要货真价实一些。
  如果霍泽进了州学读书,燕西官员和本地豪强一定也很乐意将他们的孩子送进州学里面,与霍泽成为同窗。
  而且霍泽的性子还是太跳脱了,多念几年书磨磨性子也不错。
  霍翎也不求霍泽以后能帮上她多大的忙,至少不能稀里糊涂铸下大错,扯她后腿。
  霍世鸣没有霍翎想得那么远,但也觉得送霍泽去念书是个不错的主意。
  父女两就燕西之事聊了许久,等方氏和霍泽抱着安儿找过来时,才止住话音。
  方氏对于自己进宫求霍翎帮忙劝说方建白,结果方建白转头就被调去燕北一事,是十分错愕的。
  不过事后方建白跟她开诚布公聊过,又有霍世鸣在旁边开解,方氏也就只能看开了。
  她不看开也没办法。
  方建白的婚事,她还能说上话。
  但事关方建白的前程,事关方家的未来,全都系在丈夫和继女的身上,已经不再是她能左右的了。
  当初继女没出嫁前,她心里不舒坦时,还能抱怨两句。
  到了如今,若是她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别说丈夫,就连儿子和侄子都不会站在她这一边。
  看着雍容华贵、风姿远胜往昔的继女,方氏已是深深体会到了,何为尊卑有别。
  上元节后,霍家人带着帝后赏赐的东西,启程返回燕西。
  礼部花了半个月时间,将民间投递上来的答卷一一批改完毕,择出成绩最好的二十人。
  为了防止出现代答的情况,礼部还给这些人单独安排了一场考试。
  确定这些人都有真才实学,不存在弄虚作假,这才上报给宫里。
  几日后,这二十名从民间选出来的文人,以及二十七名从国子监选出来的监生,都被授予了官职。
  一口气授予四十七人官职,这在大燕朝还是极少见的,当下就有朝臣提出质疑。
  不过很快就被礼部和国子监联手骂了回去。
  朝廷既要用人,焉能不封官?
  再说了,这些人里,除了几个表现优异的被授予了七品学官之位,其余都是些八品九品不入流的小官。
  封得再多,也不影响大局。
  大多数人都被说服了,但也有极少数人微微蹙起眉。
  七品、八品、九品的官职,当然不会被他们放在眼里。
  他们所警惕的,是这种用考试来大批量选拔人才的办法……
  朝中因为这件事情,着实闹出了不小风波。
  风波因那四十七人而起,却与他们毫无关系。
  他们在接受朝廷任命后,就在几位主官的带领下,收拾行李前往燕西,开始投入到兴办州学一事里。
  等到朝中终于消停下来,安儿已经会开口叫“娘娘”了。
  十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坐稳,还能在地上爬来爬去。
  霍翎命人在地上铺了毯子,就将孩子放到上面玩。
  她和无墨一边陪着孩子,一边说起今年要怎么给她和景元帝庆生。
  结果说着说着,原本爬远的孩子又重新爬回霍翎怀里,抓着她的胳膊,用含糊的声音叫了一声“娘娘”。
  没错,季衔山小朋友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口喊的第一个词,既不是“母后”也不是“父皇”,而是“娘娘”。
  这一声呼喊,把正在叫“娘娘”的无墨吓了一跳,下意识捂住自己的嘴。
  霍翎也是一愣,搂住孩子,纠正道:“安儿,叫母后。”
  无墨苦着脸:“估计是平时听我们喊娘娘听多了,就被他学了去。”
  孩子在霍翎怀里咯咯笑,嘴巴一动,吐出口水。
  霍翎用手帕擦了擦孩子的嘴角,笑道:“也怪本宫,想着他还小,就不急着教他喊母后和父皇。”
  景元帝过来的时候,听霍翎提起此事,哪里还坐得住,当下就要去看孩子。
  霍翎也不管他,先忙完手头的事情,这才过去寻景元帝和孩子。
  到了偏殿,就听景元帝正在一个劲教孩子喊“父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