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74节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174节

  霍世鸣夸道:“干得不错。你留在京中,也不需要干别的,就像现在这样就行了,多亲近安儿,在你阿姐面前要恭顺,不能惹她生气。”
  霍泽挠头,略有些失望:“就这些?你弄得神神秘秘的,我还以为你要交代我什么大事呢。”
  霍世鸣板起脸,警告道:“这对你来说,就是头等大事。”
  生怕儿子不够上心,霍世鸣又耐下性子,提着霍泽的耳朵道:“娘娘是你长姐,也是摄政太后。安儿是你外甥,也是天子。我知道,这朝廷里,有些人看不起外戚,觉得我们是靠裙带关系起家的,但他们的心里,又不知道有多羡慕外戚。
  “这天生的血缘,是谁都无法割舍斩断的。多在陛下耳边提一提燕西,提一提我,提一提你娘。你要知道,与娘娘、陛下打好关系,对你将来只有好处。”
  霍泽连连点头:“知道了,知道了。”
  ***
  在正式下旨之前,霍翎特意见了兵部左侍郎李寒松一面,与对方交谈了一个上午,又留对方用了顿饭。
  等李寒松离开皇宫时,他带走的,还有那道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的圣旨。
  随后,宫里又颁布了一道圣旨——
  原行唐关主将周嘉慕,留任京师,封辉武阁大学士。
  霍世鸣卸任燕羽军统领,原燕羽军副统领孙裕成晋升为燕羽军统领。
  原岭南卫将军刘集,多次剿匪有功,晋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着令其接到旨意后即刻动身,前往燕西担任行唐关副将一职。
  ……
  李寒松的晋升中规中矩,在朝中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但后一道圣旨,委实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
  即使是文盛安,在得知霍世鸣要卸任燕羽军统领一职时,也是愣了愣。
  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
  霍世鸣是卸任了,但升上去的人,也绝对和太后、霍世鸣关系匪浅。
  燕羽军是由太后推动,霍世鸣一手组建的,他们岂能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前去摘桃子?
  而宋叙从文盛安口中听说这件事情后,他的注意力,更多的还是放在了对周嘉慕的任命上。
  辉武阁是在太宗时期建立的,主要是收藏历代兵书,整理各地兵事。
  别看辉武阁大学士的名头叫得很响,实际上只是一个虚衔,主要职责是在君主垂询兵事时,向君主进言献策。
  让一位边境将领留任京师,还领了这样一个虚衔……
  宋叙琢磨了许久,无奈地摇摇头。
  他这个局外人,就算隐隐看出了一些蹊跷,也无法将这些蹊跷串联起来。
  在宋叙雾里看花的时候,丁景焕也正在向霍翎举荐宋叙。
  霍翎道:“你是说,在背后给文尚书出主意的人,是他的学生宋叙?
  丁景焕积极出谋划策:“是啊,文尚书那老狐狸在背后搞事,娘娘就拉拢宋叙,断他一臂。”
  霍翎笑了一下:“他姓宋,是哪个宋?”
  丁景焕道:“衡阳宋。”
  霍翎微微蹙眉。
  如果宋叙只是文盛安的弟子,那她不介意重用宋叙,但如果宋叙既是文盛安的弟子,又出生衡阳宋氏这样的大世家,那就不值得她花大力气拉拢栽培了。
  因为世家培养出来的子弟,会效忠她,听从她的调令,却很难完全为她所用。
  丁景焕扫了眼霍翎的神色,似乎是猜出了她的顾虑,连忙道:“娘娘可以先听一听宋叙的来历。”
  有的时候,宗族可以为族人提供庇护。
  但有的时候,宗族就是迫害族人最厉害的地方。
  宋叙的父亲出身旁支,却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出仕做官,与宋叙的母亲是青梅竹马。两人婚后多年才有了宋叙这么一个孩子,但在宋叙三岁那年,宋父意外身亡,只留下宋母和宋叙。
  按理来说,有宋父留下的积蓄,还有宋母的嫁妆,足够让宋母和宋叙过上好日子了。
  可宋氏族长的亲弟弟盯上了宋父留下的家产,又觊觎宋母的美貌,在背地里闹出了不少事情。宋母一开始不愿意离开住了多年的家,最后实在是不堪其扰,选择搬得远远的。但只要没出衡阳,没出宋家的势力范围,就很难完全安宁。
  至于宋母为什么没搬离衡阳。
  衡阳就是她的老家,在这个时代,一个女子带着幼子背井离乡,也不是什么容易事。
  丁景焕说到这儿还有些唏嘘:“宋叙出身衡阳宋氏,但他小的时候,不仅没有受过太多家族的惠恩,还遭受了家族的压迫,一直到他逐渐展露才华,他和宋婶的处境才有所好转。在他被文尚书收为学生后,宋家那些人还来向他示好,想跟他和解,不过没两年宋婶就病逝了,这仇怨是再也化不开了。”
  霍翎问:“我记得你是衡阳人,你和他是怎么认识的。”
  丁景焕道:“我和他在同一所私塾里念书。说起来,当初我能进都察院,还要多亏了他给文尚书写信,不然我也没什么好门路。”
  霍翎没想到里面还有这种渊源,不过转念一想,也不算意外。
  这年头,没有一个好的门路,是很难入仕为官的。
  就算能入仕,也很难进入都察院这种好衙门。
  “你如此费力举荐他,想来是觉得他很有可能倒向我。你的依据是什么。”
  丁景焕坐得更直了些,稍稍打了腹稿,才开口道:“宋叙和文尚书不是一路人。
  “宋叙想要限制外戚的权势,提出的主意是举荐承恩公为兵部尚书。这是一个你好我也好的主意,至少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但换做是文尚书自己来出主意,他肯定会直接出手打压,因为他会觉得举荐承恩公为兵部尚书是抬举了承恩公。
  “我那天旁敲侧击了下宋叙对娘娘的看法。在他看来,娘娘与陛下是亲生母子,陛下年幼,未免主少国疑朝廷动荡,应该想办法巩固娘娘的权势和威望,让国朝可以平稳过渡。”
  还有一件事情丁景焕没有明说,不过他觉得娘娘应该能想到。
  那就是娘娘的处境,与宋母当年颇有些相似之处。
  宋叙对母亲感情极深,这种感情,会让他潜意识偏向娘娘和陛下。
  霍翎沉吟片刻,道:“你安排一下,我要见一见他。”
  ……
  宋叙站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打算趁着这会儿有空,好好整理一下自己过去几个月游历的见闻。
  丁景焕大摇大摆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两盒糕点。
  宋叙写完最后几个字,将毛笔放回笔架上,视线落在丁景焕手里那两盒包装精致的糕点上:“真是稀奇。几年不见,你登门见我时,居然都学会提着礼物来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丁景焕随手将糕点一放,凑过去瞧宋叙的游记,“这是我从宫里顺出来的。御膳房大厨的手艺,你小子肯定没尝过。”
  宋叙往边上挪了挪,给丁景焕让位置:“你从宫里出来,就直奔我这里?”
  丁景焕道:“是啊,猜一猜我的来意。”
  宋叙干脆道:“猜不到,你直接说吧。”
  丁景焕给他丢了个白眼:“你听说娘娘对燕西的安排了吗?”
  见宋叙点头,丁景焕道:“有没有什么想问的,我可以大发慈悲为你解惑。”
  宋叙:“犯忌讳吗?”
  丁景焕:“请示过了,不犯。”
  宋叙眉梢一挑,请示?
  “看来太后知道你这两盒糕点是拿给我的。”宋叙的视线再次落回糕点上,突然问,“周将军是端王党?”
  丁景焕略有些诧异,但还是道:“是。”
  宋叙了然:“难怪太后不同意承恩公担任兵部尚书。在周将军不能重用的情况下,承恩公确实不宜再调离燕西了。”
  丁景焕默认了他的猜测,转而又道:“娘娘要见你。”
  宋叙干脆应下,但他的干脆让丁景焕有些意外:“我都想好了一肚子说辞来劝说你。”
  宋叙奇怪地看了丁景焕一眼:“摄政太后召见,是我的荣幸,岂有推脱的道理。”
  丁景焕也反应过来了,宋叙只是答应了进宫见面,投靠效忠什么的还早着呢。
  第104章 燕北生变。
  宫女领着宋叙走进殿内,给他上了茶水点心后,请他在此恭候。
  宋叙温声道谢,并未四处张望,只用余光扫了扫自己面前的桌案。
  桌子右上角摆着一个细长口花瓶,里面插着几支红梅,散发着清清浅浅的暗香。
  约莫小半盏茶的功夫,外头突然传来动静,随后是大门开合的声音。
  宋叙起身,正要行礼,却见屏风后绕出来的是个两三岁大小,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孩童。
  孩童粉嫩的脸颊上带着小跑后的红润,一双眼眸黑亮剔透,让人下意识添了几分喜爱。
  宋叙微微一怔,旋即连忙行礼,声音不自觉放轻了许多:“参加陛下。”
  季衔山似模似样地点点头:“免礼。”
  他朝宋叙身后指了指,宋叙一看,是那个细口花瓶。
  “陛下是要取下花瓶吗。”宋叙拿起花瓶,蹲到季衔山面前。
  季衔山掀开自己的小斗篷,露出一支被压得有些蔫了的梅花。花瓣上覆着一层淡淡的水色,应该是摘下来时还沾着雪。
  季衔山一边插瓶,一边问:“你是哪位大臣啊。”
  不等宋叙答话,殿门口突然传来霍翎的声音:“这位不是大臣。”
  霍翎缓步走入殿内,抱起季衔山,示意宋叙坐到下首。
  季衔山指着花瓶里的梅花,向霍翎邀功:“母后,你看,这是我摘的。不是无墨姑姑摘的。”
  霍翎笑着摸了摸季衔山的脸庞:“难怪你的脸这么冰。母后要和宋公子聊些事情,你是想留在这里,还是去和小福子他们玩捉迷藏。”
  季衔山小眉头一皱,纠结道:“不是大臣,能说话吗。”
  母后每次跟大臣聊事情都要聊好久好久,他每次都得乖乖坐在母后旁边,不能随便乱动,也不能打扰母后和大臣说话。
  霍翎道:“也不能。”
  季衔山道:“那我去玩捉迷藏。”
  霍翎放下季衔山,让小福子领他出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