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35节
只要让他们看到大燕打赢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就可以了。
身为武将,谁又能抵挡住这份不世之功的诱惑。
霍世鸣很清楚霍翎的性情,要是他的行动中途泄露出去,传入霍翎耳里,他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霍世鸣很谨慎。
仗着自己曾经是太后党的核心成员,他在挑选助力时,避开了他所知道的所有太后党成员,连一些曾经和他一起上书弹劾过文盛安、疑似太后党的成员都没有去接触。
他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等霍翎那边收到风声的时候,霍世鸣已经串联起了一批朝臣。
霍世鸣今天没有穿超品公爵的朝服,而是换了一身武将打扮。
他立于大殿中央,紫衣绶带,器宇轩昂。
众目睽睽之下,霍世鸣掷地有声,石破天惊。
“臣霍世鸣,恳请太后与陛下下旨,允许臣领兵出征,北狩大穆,收复失地。”
满朝侧目。
其中一些不知内情者,先是将目光落到了霍世鸣身上,随后又忍不住朝着金銮殿上的太后望去。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承恩公一直是太后党的中流砥柱。
如今承恩公当着大庭广众的面说出“北狩大穆”四字,莫非太后娘娘想趁着大穆内斗不止,发兵收复燕云十六州?
太后一向强势霸道,以她的性情,倒也不无这种可能。
不少人目光微闪,开始思量这件事情背后所能带来的利益,以及他们接下来应该表现出来的站队与倾向。
在文武百官的哗然声中,霍翎面色陡然沉下,目光穿透帷幔,垂落在霍世鸣身上。
霍世鸣不避不闪,坦然与霍翎对视。
霍翎右手按住扶手,几乎控制不住心中的怒意拂袖而起,但只是一瞬,她就慢慢松开了指尖的力道。
“出兵燕云乃举国大事,承恩公在进言之前,真的已经考虑清楚后果了吗?”
霍世鸣梗着脖子:“娘娘,依照臣对两国的了解,这一仗,优势尽在我大燕。大穆与大燕相隔万里之远,局势瞬息万变,还望娘娘早日裁决,莫要错失良机。”
霍世鸣从袖中取出折子,保持着向上递的姿势:“这是臣与其他同僚联名所写的请战折子,还请娘娘与陛下过目。”
霍翎看向崔弘益。
崔弘益快步走下大殿,接过折子,转呈给霍翎。
折子入手厚实,霍翎目光径直落在最后的联名落款上。
洋洋洒洒,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
季衔山侧了侧身子,看似依旧端坐,视线余光却也落在了折子上。
奏折很长,即使霍翎看得再快,也需要一些时间。
在等待霍翎翻看奏折的时候,立于大殿之下的朝臣都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怎么回事,太后娘娘居然不是在装模作样,而是真的在从头翻阅承恩公的请战折子!
承恩公上书请求北伐一事,居然不是太后娘娘的意思吗!?
朝堂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朝堂上充斥着太多声音,如果将一件事情放到朝堂上来讨论,众人七嘴八舌,很难达成一个共识。
真正重要的国策,向来都是由几位大人物坐在一起敲定的,顶多就是在几位大人物达成共识后,再开一场大会通知众人。
北伐大穆是何等重要的大事,承恩公在上折子之前,居然没有事先与太后通过气,而是绕过太后,先串联起一批主张北伐的朝臣,再公然联名上书,请求太后同意出兵北伐。
这样的大费周章,这样的匪夷所思,这样的不合常理,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太后与承恩公不合的传言,竟然是真的!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哪位太后会与自己的家族闹得这种地步。
驱逐陈浩言,逼迫文盛安致仕,所有人都认为太后已经大权在握,所有人都不敢站出来挑衅太后的意志。
可此时此刻,在所有人都认定太后的威仪不可动摇之时,原本应该是太后党执牛耳者,原本应该坚定站队太后的承恩公,竟然主动跳了出来,打破朝臣的认知。
这对父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众人挠心挠肺好奇之余,又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嘀咕:承恩公拼着得罪太后,拼着暴露太后与霍家不合也要上书北伐……
看来承恩公方才所言非虚,这一次北伐,优势尽在大燕,甚至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完成光复燕云的大业。
因为只有这样的不世之功,才能让承恩公如此豁出去,才能让承恩公在事后逃脱太后的怒火。
一想到这儿,就连那些没有在折子上联名的官员,都开始心动了。
他们不敢带头挑起两国大战,但在承恩公上书以后,跟着掺和上一脚,捞一笔功勋,他们还是敢的。
所谓的主战派、主和派,很多时候,就是一门政治生意。
如果支持北伐能让他们获利更多,那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就算太后真要怪罪下来,也法不责众。
……
满朝文武的小心思,暂时还不在霍翎的考虑之中。
但霍世鸣打的什么如意算盘,霍翎已经看出来了。
也难怪会有这么多人陪着霍世鸣一起联名上折,公然跳出来支持北伐。
折子中罗列的种种条件,是真的能让人看到大燕一举收复大穆的希望。
这样一道详尽殷实,有理有据,尽数记载了大穆储君之争的奏折,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整理出来的。
所以,她的父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谋这一切的?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出挑衅她、背叛她、妄图用朝臣舆论挟持君意的念头?
第142章 “你去弹劾承恩公,结……
霍世鸣的这道请战折子,宛若在青天白日里骤然降下一道惊雷,搅得人心浮动。
底下的窃窃私语声打断了霍翎的沉思,今天这场大朝会注定是没有结果的,霍翎压下朝臣的议论,命人宣布退朝。
寿宁宫里,宫人来往之时都尽可能放轻脚步,生怕惊扰到这座宫殿的主人。
无墨端着一早就熬好放凉的莲子羹,小心翼翼蹲到霍翎身边:“娘娘,您先用些东西吧,莫要饿坏了身子。”
人活一辈子,遇到的烦心事不知道有多少件,难道每一次都要烦得吃不下东西?
很早之前,霍翎就意识到一个道理:她越是烦得吃不下饭,就越要好好吃饭,务必用最好的精神面目去应对接下来的狂风暴雨。
“给我吧。”
霍翎伸手接过莲子羹,用汤匙慢慢搅拌着:“无墨,你随我进宫多少年了。”
无墨道:“一晃眼,有十五个年头了。”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霍翎道,“也难怪哀家都认不得承恩公了。”
无墨鼻尖一酸,提议道:“娘娘,要宣承恩公来问问吗。”
霍翎咽下一口莲子羹,唇角微微上挑,笑意却未及眼底:“不急,承恩公有胆子做出这种事情,就必然做好了承受哀家怒火的准备。从他口中,是问不出什么真话的。先让崔弘益去一趟麒麟卫,把霍泽给我找来。”
禁卫军设有四大营,分别是麒麟卫,朱雀卫,玄武卫和白虎卫。
霍泽
这些年都在麒麟卫当差。
他的能力不算特别出众,但上头交代给他的差事,他都能完成得很好,再加上家世摆在那里,每次麒麟卫有什么提拔晋升,都少不了他的一个名额。
一路稳扎稳打,二十七八的年纪,就已经是一名指挥使,手底下掌管着一千禁卫军。
麒麟卫专门负责拱卫皇宫,保护皇室成员安危,霍泽平日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巡视皇宫,所以散朝以后,早朝上发生的一切都传入了他的耳中。
霍泽顿时坐不住了。他解去身上的甲胄,换好常服,打算去找上官告假回家。
才出营房,就被一行内侍拦住去路。
崔弘益笑容谦卑,姿态却强硬:“国舅爷,娘娘有请。还请你随奴才走上一趟吧。”
……
宫殿大门在身后闭合,霍泽深吸一口气,对着静坐上首的霍翎恭敬行礼:“麒麟卫指挥使霍泽,参见太后娘娘。”
他低垂着头,看不清太后此刻的神情,只能听到一道无悲无喜的声音从上首传来,在空荡而庄严的大殿内久久回响。
“这个时辰,你不在宫中当差,要去哪儿?”
“回娘娘话,关氏这两日身子不大舒坦,臣与她说好了要早些告假回去陪她。”
“是吗。”霍翎笑了一下,原本平淡的语气变得柔和下来,“阿泽,以前你我姐弟私下相见时,你都是称呼我为阿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再也没有叫过我一声阿姐,而是改口称了娘娘。”
霍泽被霍翎这骤然变化的语气激得浑身一颤,后脖颈处升腾起丝丝凉意:“阿、阿……娘娘……臣以前不知礼数,多次在娘娘面前失了分寸,还望娘娘恕罪。”
“失了分寸?”霍翎道,“你我本就是骨肉至亲,你叫了我这么多年的阿姐,如今怎么会认为叫我一声阿姐是失了分寸呢?”
霍翎右手按着桌案,缓缓站起。
她还穿着上朝时穿的那身玄色朝服,华丽而厚重的朝服上绣有繁复而威严的龙凤图腾,行走之间,宽大裙摆漫过光洁如镜的地面,最终停在霍泽面前。
“你在害怕什么,又在心虚什么。”
冰凉的指尖贴在霍泽颊侧。
霍翎略一用力,霍泽的头被这股力道带得一偏,与霍翎视线相撞。
“父亲做过的那些事情,别人不清楚,你应该心中有数吧。你是他唯一的儿子,他总不至于连你都要瞒着。”
霍泽浑身颤抖,脑子一片混沌。
他想过的。
在很早很早以前,他就设想过,如果有朝一日父亲东窗事发,太后怪罪下来,他该如何应对。
可是,提前打好的所有腹稿,费心想出来的各种解释,来时做好的心理建设,在对上太后那一双冰冷透骨的眼眸后,都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