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43节
霍世鸣这几日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方氏生病的消息,还是太医来了以后他才知道的。
等太医一走,霍世鸣去见方氏:“生病这一招,对太后没用的。阿泽在皇宫里总归没有生命危险,你急什么。”
方氏默默垂泪:“见不到阿泽回家,我这心里就是不踏实。不管怎么样,一家人待在一起总是更好的。”
霍世鸣正要再说些什么,外头突然传来巨大的轰鸣声。
“外头出了什么事情?”
有丫鬟进来禀报:“老爷,夫人,这动静不是我们府上的,而是从隔壁传来的。”
“隔壁?”方氏用帕子掖了掖眼角,“旁边那座五进的大宅子空了有一年多了,这是要有新住户搬进去了?”
太后的禁足令只针对承恩公本人,并不针对霍府的丫鬟仆从。当然,在这种气氛微妙的时候,丫鬟仆从也不敢高调行事,但出去打听一下消息还是没问题的。
不多时,去打听消息的丫鬟就折返了。
与丫鬟一起回来的,还有在霍家干了几十年的管家。
八、九月的天,管家走出了一脑门的汗:“老爷,夫人,隔壁的府邸是为桑家准备的。”
霍世鸣眉心微拧:“桑家?没听说朝中有哪位重臣姓桑。”
管家腰背一躬:“是武威侯府的那位姨娘。她本家姓桑。”
武威侯府的姨娘?
饶是霍世鸣,也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管家说的是何人。
下一刻,他的脸色,阴沉如乌云密布。
第149章 请罪与体面。
正如皇帝需要宗室,太后也需要来自外戚的支持。
霍世鸣嘴上不说,心里却还存着一丝妄想,觉得太后只是嘴上说得狠,等到火气消了,未必还舍得自断臂膀。
但桑家的出现,狠狠戳破了霍世鸣的这丝妄想。
太后确实需要外戚这股政治势力立在朝廷上。
但一个不听话的外戚,有还不如没有。
承恩公不知恩,太后也不介意换一个外戚家族来承恩。
以前没有这么做,一是因为霍家还算衷心得用;二是因为文盛安还在朝堂上杵着,从头开始扶持一个家族不仅麻烦,不花个三五年功夫,根本派不上太大用场。
三则是因为,她与桑家人只有血缘上的联系,并无任何情感上的牵扯羁绊。
吩咐邱鸿振多照应一二,就算是全了这份血脉联系。
但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形势变了。
霍翎的想法也跟着变了。
只有血缘上的联系,没有情感的羁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头开始扶持桑家,给桑家人投喂政治资源,虽然会花费不少力气,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看到成果,但这更能让桑家人知道,他们的一切都是谁赋予的。
她对他们,没有太多亲情。桑家人心里明白这一点,想必也不敢生出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即使真动了什么不该动的心思,要处理起来时也很容易。
霍翎将迎接桑家人的任务交给了邱鸿振和祝青云。
邱鸿振身为工部左侍郎,肯定不能亲自动身去迎接桑家人,他从皇宫离开后,就直接去找了自己的大儿子,让他和上司告半个月假。
“我再给你拨一队人马,你带着他们一起南下。”
邱鸿振耳提面命:“切记,这一路上,一切以祝女官为首。她吩咐什么,你只管照办,不需要问为什么。听明白了吗。”
他这个儿子的资质不算十分出众,与其多做,倒不如少做。只要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将桑家人带回京师,总是少不了一份功劳的。
桑家进京的排场,比之当年承恩公霍世鸣进京的排场还要煊赫三分。
每经过一处驿站,都有当地大户人家的管事等候在里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给桑家人请个安,再送上一份贵重的贺礼,结交个善缘。
桑家人以前就是平头老百姓,何曾受过如此礼遇。
他们既不知道如何应付这样的场面,也不知道这份贺礼能不能收,收了以后会不会惹来麻烦。
最后还是祝青云点了头,他们才战战兢兢收下礼物。
等客人离开后,祝青云道:“现在这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大场面,还得等你们回到京师。”
桑家人都忍不住倒抽冷气,这样居然还只是小打小闹,那真正的大场面该是何等壮观。
“祝女官。”为首的老人小心翼翼道,“你能教教我们该如何应付这种场面吗。”
祝青云自是欣然应下。
她心里清楚太后将她派来的真正用意。
她需要在这段时间好好调、教桑家人,让他们明白何为分寸。
只要他们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身份,进京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泼天的机缘。即使只是为了立起一块牌坊,太后都不会亏待了他们。
桑家人就这么一路高调着进了京师。
当他们看到那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桑府”时,即使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生出受宠若惊之感。
“祝姑姑,我们直接进去吗?”桑家年轻一辈里,唯一的女孩子桑玄清问祝青云。
祝青云刚才已经和宫里派来的内侍沟通过了。听到桑玄清问起,她解释道:“你们初入京师,身边怕是没什么得用的人手,这府中的仆从都是直接从内务府调过来的,月俸也都是由内务府出。这一路舟车劳顿,你们先好好休息一两日,待娘娘有空了,自会召你们进宫。”
桑玄清问:“祝姑姑要不要进去喝口茶歇会儿?”
祝青云笑着婉拒了:“我还得回宫向娘娘复命。”
桑玄清给祝青云行了一个大礼,这个礼数还是祝青云亲自教给她的:“那我就不留姑姑了。”
祝青云连忙回了一礼:“当不起姑娘的大礼。”
“姑姑当得起。”桑玄清笑意盈盈,“这段时日,我们一家人都承蒙姑姑照顾。姑姑的恩情,玄清铭记于心。”
祝青云确实是奉了太后的命令才来教导桑家人的,但桑家人能记下这份情,她心里自然也更慰贴。
桑玄清站在原地,目送着祝青云上了马车。
她转身时,正好看到隔壁的承恩公府门庭冷清,门口还有两排禁卫在看守。
祝青云能够教给桑家人的东西还是有数的,毕竟这一来一回也就半个月左右,更多的还得等桑家人到了京师后慢慢摸索。
但承恩公府的情况,祝青云或多或少都给桑家人讲过——当成反面例子来讲。
虽然祝青云没有明说,桑家人也能猜到,他们的风光与承恩公府的没落有很大关系。
“承恩公府的现状,就是我们家需要警醒的未来啊。”
***
皇宫里,霍翎一边看着燕北守将周嘉慕的信件,一边听祝青云汇报桑家人的情况。
桑家辈分最高的人,是顾声雨的表哥,也就是霍翎血缘上的表舅。
这位表舅生了两子一女,两子一女成亲后,又各自生下孩子。如今这些孩子也都长大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
霍翎随口问道:“里面有什么机灵孩子吗?”
祝青云道:“毕竟与娘娘有着一丝血缘,都挺机灵的。要说资质最好的,还是桑家二房生的那个女孩。”
霍翎来了一些兴致:“她叫什么名字?”
“桑玄清。”
霍翎想了想道:“明日下午,我在宫中设家宴,请表舅他们来宫里坐坐,也让安儿见一见他们。”
霍翎和桑家人的见面很平淡,并没有太多亲人相见的热切与激动。但她说了这是一场家宴,就证明她是承认这份亲戚关系的。
除了给几个小辈都备了贵重的见面礼外,霍翎还对桑表舅道:“我与表舅乃是血脉至亲,表舅在京中若是有何不便之处,只管往宫里递信。”
桑表舅心下一暖:“娘娘对桑家的恩德,已经让草民、我无以为报。”
霍翎道:“都是自家亲戚,表舅说这话就外道了。”
桑表舅搓了搓手,有些局促道:“眼下我确实有一个不情之请。”
他瞥了眼坐在下首的桑玄清,这是进宫之前,桑玄清给出的建议。
“明日我想带着家中的孩子们,去姑姑墓前祭拜一番。这些年我们远在老家,一直没机会给姑姑上柱香。”
桑表舅口中的姑姑,就是霍翎的外祖母。
霍翎不免多看了桑表舅一眼。
她与桑家的联系都来自于外祖母,桑家能想到第一时间去给外祖母扫墓上香,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为了讨好她,都是一步不错的棋。
霍翎直接应下:“明日一早,我让内侍去给你们领路。”
在桑家人离宫时,霍翎还赏下了好几车东西,都是他们能够用上的。
季衔山也跟着赏赐了不少好东西。
不管是祝青云和邱大郎去接桑家人,还是太后赐下府邸,都是大张旗鼓着来。
桑家人还在半路上的时候,有关
他们的消息就已经在京师传得满天飞了。
满朝文武没有第一时间上门拜访,是因为他们还在做最后的观望。如今看着桑家人进宫一趟就得到了满满几大车的赏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太后娘娘明显是要抬举桑家,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该递拜帖递拜帖,该准备贺礼准备贺礼。
桑府门前,一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与隔壁的承恩公府形成鲜明对比。
有一名年轻官员在外头排队候着的时候,随意往隔壁瞟了几眼,不免唏嘘:“不久之前,这样的热闹还是属于承恩公府的。”
“噤声。”与年轻官员关系不错的同僚提醒道,“太后娘娘圣明烛照,她的心意,岂是我们能够置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