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47节
这会儿并非散步透气的好时候,倒不是下雨,而是风会卷起各种细小的东西。
霍翎手里撑着一把油纸伞,闲庭信步,恍若不觉。
她心里也没有具体目的地,只是和朝臣议事一天太过疲倦,想换个环境继续整理思绪。
这一路走着走着,等霍翎再抬眼时,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摘星台。
摘星台,顾名思义,是一座视野极好的观星台。
摘星台地处皇宫西北角,离寿宁宫很远,霍翎平时很少会走到这里。
不过来都来了,霍翎撑着伞,拾阶而上,来到摘星台最高处。
雨夜自然不适合观星,但摘星台地势很高,从这里向宫墙外眺望,可以看见一大片府邸。
那些府邸亮着橘红色火光,在雨夜分外显眼。
夜风愈发汹涌,无墨抱着外衣走到霍翎身边,就要给她披上。
霍翎突然抬手,指着一处黑暗的地方:“你知道那座府邸里,原先住着何人吗?”
无墨顺着霍翎的视线望过去,努力辨认无果,摇头道:“娘娘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记性。”
霍翎为她解惑:“那座府邸的上一任主人,是羌戎前任首领李向笛。你应该还记得他吧。”
李向笛,也曾是一代草原雄主。
景元二十年,他举兵反叛大燕,被当场活捉,押送至京师献舞谢罪。
献俘大典后,景元帝给李向笛封了个伯爵之位,又赐下这座府邸,从那以后,李向笛就被幽禁在里面,一直到两年前病逝,这座府邸才重新空出来。
“大燕没有直接要了李向笛的命,是为了安抚羌戎贵族。但随着李宜春逐渐掌握了羌戎的大权,李向笛是死是活,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李宜春给我行过不少方便,我想着投桃报李,就给他去了一封信,问他还想不想杀李向笛。但他拒绝了。他在信里说,让李向笛这么慢慢老死,就是对李向笛最大的惩罚。”
无墨愕然,都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好。
“我起初,并没有怀疑李宜春的说辞,后来再回想起此事,倒觉得是李宜春心软了。”
一滴雨水穿过油纸伞沿,随着斜风吹落至霍翎眉心。
她眉间一片冰冷。
“羌人不像汉人,没有那么讲究父子君臣,李宜春一个在羌戎王庭长大的人,却在不断学习汉人文化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父子君臣的影响。他能够在一日间杀死四个羞辱自己的兄长,却对造成自己真正处境的父亲手软了。”
以前不杀,是因为大燕留着李向笛还有用,不允许他动手。
后来不杀,是因为他不想杀了。
无墨没有完全听懂这番话,却还是像以前每一次一样,煞有其事地回应着霍翎。
霍翎抬起伞沿,看着那些亮起的橘红色火光一点点熄灭,轻声道:“走吧。外头的人家熄灯了,我们也该回去休息了。”
第152章 下毒。
霍翎不愿意轻易开启北伐,是因为她不愿意平白消耗国力。
但要是实在避不开,她也不是一个畏战怯懦、摇摆不定之人。
既然战争已经开启,他们的想法也要及时做出调整,不能再被以前的策略束缚。
在给周嘉慕的密信里,霍翎明确指出,周嘉慕不用有心理负担,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他才是前线统帅,是最了解战场形势的人。
如果周嘉慕判断局势后,认为据城而守更合适,那就借着城池堡垒与敌军慢慢周旋,莫要急功近利。
如果遇到不错的战机,认为可以出城一战,尽管摆开阵仗与敌军厮杀,无需瞻前顾后。
这一战,要的就是化战果为最大,尽可能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为大燕再换来至少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随着密信一起送去燕北的,还有兵部赶制出来的一百多架元戎弩以及大量粮草兵械。
一味被动接招只会疲于应对,在交代完燕北的事情后,霍翎又私下召见了几位心腹臣子。
兴泰殿内。
霍翎和季衔山一左一右坐在上首,无锋、丁景焕、宋叙和祝青云分散着列坐下首。
几人面色肃穆。
就连性情最为散漫不羁的丁景焕,都难得坐姿端正笔挺。
霍家发生的种种,早已在京师传遍,没人会在这时候给霍太后找不痛快。
相比之下,倒是身为当事人的霍翎,神情最为轻松自在。
看大家神情如此严肃,霍翎还开了个玩笑来活跃气氛:“哀家今日召你们前来,只为一事——算永庆帝的死期。”
下首几人面色古怪。
丁景焕附和道:“娘娘昨日夜观星象了?”
霍翎唇角微弯:“哀家昨夜确实去了趟摘星台,不过雨夜无星可观,哀家是掐指一算算出来的。”
丁景焕眨一眨眼,瞥见霍翎唇角促狭的笑,突然反应过来了:“娘娘认为,永庆帝要撑不住了?”
无锋恍然:“确实不无可能。”
无锋在最初的疑惑过后,也猜到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永庆帝中风晕厥迟迟不醒”确实是请君入瓮的假情报,但他们得到的所有情报都是假的吗?
这不可能。
所有情报都是假的,太容易被人拆穿了。
无锋自己就是负责情报的。
如果他想要投放假情报钓鱼的话,他一定会在众多真情报里,掺杂进一两条重要的假情报。
只有做到九真一假,才能让人难以分辨。
宋叙面露沉吟:“之前我们都被永庆帝清醒、大穆兴兵二十万南下的消息给转移了注意。”
大穆这一次来势汹汹,几乎将燕云十六州的兵力全部押上,以至于众人都有一种错觉,永庆帝的身体应该没有情报里说的那么糟糕。
但,这会不会也是永庆帝算计的一环?
他的真实情况,也许比他们以为的还要糟糕一些?
祝青云也加入讨论之中。
他们先前一叶障目,没有往这个方向思考过,如今被霍翎点破那层窗户纸,各种猜想被一一提出。
一番讨论下来,几人基本达成以下两个共识:
永庆帝应该是撑不住了,就是不知道那口气什么时候才能咽下。
虽然永庆帝强行压下了夺嫡之争,也已在日前册封十皇子为太子,但是其他几位皇子未必会心服。
祝青云总结:“如果永庆帝还能多活几年,他应该不会仓促发动战争。”
就是因为知道自己已时日
无多,而太子根基尚浅,未必能压住几位兄长,永庆帝才会想到“用外患来解决内忧”这种激进的方式。
宋叙赞同道:“祝女官所言甚是。在永庆帝假装自己昏迷不醒的日子里,几位皇子早已势同水火,根本不是永庆帝一道立储圣旨就能够平息所有问题的。”
霍翎静静听着他们的讨论,指尖轻敲扶手,心中的想法愈发明朗。
她抬手,止住众人的话音,转头看向无锋:“我们的人,有能力在大穆皇宫安排一场刺杀吗?”
无锋:“娘娘想刺杀何人?”
霍翎:“大穆太子。”
无锋面露些许难色。
大穆皇宫里确实安插有他们的人手,但想要执行一场针对大穆太子的刺杀,还是太勉强了。
但娘娘不会无缘无故提出此事,无锋刚要咬牙说好,就听霍翎道:“刺杀失败也无妨。重点是要有这么一场刺杀。”
无锋一愣:“娘娘的意思是……”
霍翎唇角上挑:“给大穆太子和他身后的萧家,一个血洗京师的借口。”
几位兄长不死,大穆太子的储君之位很难安稳。
就算大穆太子年纪小,想不到这一层,太子背后的萧家也会让他明白这一点。
不管刺杀的幕后主使是谁,太子和萧家都会第一时间将矛头对准几位兄长。
季衔山先是眼前一亮,旋即又提出一个不同意见:“永庆帝怕是不会同意此事。”
前线正在打仗,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后方生乱。
霍翎道:“所以太子和萧家会避着永庆帝行事。”
一向沉稳的宋叙,都难得亢奋起来:“太子一旦动手,几位皇子不会坐以待毙。届时后方一乱,前线也要跟着出问题。”
丁景焕拊掌:“以永庆帝的刚愎自用,要是知道太子和萧家背着他做了什么好事,会不会一口气上不来,直接气死过去。”
霍翎笑了一下:“能直接气死永庆帝,自是最好不过。”
***
想要策划一场针对大穆太子的刺杀,绝非易事。
而且大燕京师与大穆京师相距实在太远。
为了能及时调度指挥,无锋打算潜入大穆京师坐镇,亲自策划安排这一起刺杀。
霍翎没有阻止他,只是在他离开前,轻声叮嘱:“到了燕北,去见一见周嘉慕,将你的计划全盘告知于他,让他好好配合你。
“这一次行动,以你安全为重。若事不可为,就放弃计划,另寻他法。
“哀家的暗卫首领,可不能在这么一件小事上折损了。”
无锋抱拳行礼,灿然一笑:“娘娘,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