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7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78节

  “我与羌戎王也算半个熟人。”
  “半个熟人?”李宜春道,“此话怎讲?”
  邱鸿振道:“景元二十年,前任羌戎王叛乱时,我正好在永安县当县令。说来也不怕羌戎王笑话,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圣人,后来也幸得圣人垂青,才得以追随圣人,有今日之风光。”
  李宜春眸光一闪,顺着邱鸿振的话继续往下聊。
  两人东拉西扯聊了足有半个时辰,邱鸿振才起身告辞。
  李宜春盯着对面已经空了的茶杯,指尖轻敲桌面。
  结合几位正副使在朝廷的立场,他慢慢琢磨出了邱鸿振的一点意思。
  邱鸿振想要表达的是:虽然先前与李宜春联络的人一直是宋叙,但他才是太后的人?
  ……
  邱鸿振离开王帐后,又悄无声息去见了桑玄清。
  他在羌戎王庭人生地不熟,想要做成那件事情,必须要借助暗卫的力量。
  而那件事情,不好对李宜春这个外人明说,却是可以向桑玄清透露一二的。
  桑玄清听完邱鸿振的来意,瞳孔猛地放大:“这是何人的主意。”
  邱鸿振微微一笑,看到旁人惊诧,他这个已经惊诧过一轮的人,反倒显得格外游刃有余。
  邱鸿振抬手指天,肃穆道:“此乃天意。”
  “不错。”桑玄清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椅子上,“今天我没有见过邱副使。”
  ***
  调兵的命令一送到行唐关,早已枕戈待旦的燕羽军立刻悄悄绕行出关,借着漫天黄沙的掩护,寻找合适的埋伏地点,准备给仓促前来的大穆骑兵一点小小的军事震撼。
  羌戎王庭里,大燕使节团和大穆使节团几乎将面和心不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李宜春举办的宴会上,野利族长当场拂袖而去,让局势变得一触即发。
  而拓跋少族长在外遇袭,不治身亡的消息,更是彻底拉开了厮杀的序幕。
  同族的血,是最好的投名状。
  大燕要继续沿用“羌人治羌”的政策,但州府之地的官位始终是有限的。
  谁能得到更好的职务,谁能继续领兵一方,谁的部落能在新一轮势力洗牌中占据更高的位置,就看谁在这场厮杀中立下的功劳更大。
  暴雨雷霆,杀人夜。
  兵锋碰撞的嗡鸣与撕心裂肺的喊杀,都化作这场厮杀的血红注解。
  外头已经乱成一团,大燕使节团落脚的府邸也是灯火通明。
  没有人能在这样的雨夜里安然入睡。
  不过使节团成员们也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早在动乱爆发前,李宜春就派了一支精锐士兵过来护卫,确保使节团上上下下不会受到乱军的惊扰。
  “开始了。”
  不知是谁幽幽叹息了一声。
  他们都很清楚,等到这场动乱被彻底平息下去之时,此次出使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场动乱一共持续了七个昼夜。
  野利氏和拓跋氏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仅剩的残部在两族族长的带领下,原本还想硬撑,等待大穆使节团口中的援军抵达。
  岂料他们千盼万盼,盼来的却是一面飘扬的黑色“羽”字旗。
  旗帜凌空招展,猎猎作响。
  旗帜下方的黑甲军队宛若一股黑色洪流,带着惊天的煞气与慑人的血气。
  ——燕羽军,到了。
  燕羽军不仅自己到了,还来到了一个惊人的噩耗:大穆派来支援的骑兵,已尽数被燕羽军截杀。
  野利氏和拓跋氏本就是残兵败将,如今还成了一支孤立无援的孤军,将士们所剩无几的战意被彻底消耗一空。
  “投降不杀!”
  李宜春策马而出,以羌戎王的身份高喊。
  “投降不杀!”
  他身后的将士跟着高喊,响彻四野。
  伴随着第一个人松手丢开刀剑、卸去甲胄,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野利族长和拓跋族长被亲信擒下,用来作为投降的信物。
  平定完野利氏和拓跋氏的叛乱,余下一些中小部落的反抗,在众人眼中不过是负隅顽抗,甚至都不用李宜春亲自出马,下头立功心切的部落就已经点齐人马,跃跃欲试。
  李宜春也不打算和底下人争这些小功,总要分润一些功劳出去的。
  所以在简单打扫完战场后,李宜春就将其余琐碎事交给下属,而他亲自出面,设宴招待远道而来的燕羽军。
  宴上气氛正热闹,一阵匆忙而凌乱的脚步声打断了众人的交谈。
  李宜春蹙起眉,放下酒樽,语气森冷:“在贵客面前如此吵闹,岂不失礼。”
  燕羽军统领陈立群笑道:“不碍事,兴许是有什么急事要汇报。羌戎王不妨宣他们进来问问。”
  有了陈立群给的这个台阶,李宜春面色稍缓,侧头吩咐一旁的亲信:“出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不多时,亲信再次回到李宜春身边,却面色有异。
  他在李宜春耳畔低语几句,李宜春脸上也浮现出惊诧之色。
  使节团的几名正副使互相对视一眼,邱鸿振主动出声道:“羌戎王,不知外头发生了何事?”
  李宜春的目光在几位使臣身上来回转了两圈,斟酌道:“此事是我手底下人和燕羽军的人一起撞见的,不如就让他们一起进来汇报吧。”
  进来禀报的燕羽军士兵自不必说,李宜春的那名下属刚好也会说汉话。
  两人进来以后,李宜春的下属就单膝跪倒:“王上,我们的人一路追击
  那些逃窜的残兵,好不容易在羌阳河畔追上了他们。结果就在我们准备动手之际,天边降下一道惊雷,雷光过后,我们面前凭空出现了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
  “石碑?”卫慕族长激动道,“你们都看清楚了吗?那石碑当真是从天而降,凭空出现?”
  羌戎士兵:“我们也不知它是从何处而来,只是一阵白光过后,那石碑就出现了。”
  李宜春追问:“那石碑上可有什么奇异之处?”
  这回开口的人是燕羽军士兵:“石碑上纹路清晰,隐约是几个文字的模样。但它既不是汉字,也不是羌文,宛如天书一般,我们没有人能够认出来。”
  燕羽军士兵这番话,勾起了李宜春的好奇:“可将那块石碑带回来了?”
  “石碑太沉了,我们人手不足,搬不动,也怕损坏了石碑。我们两人快马回来报信,其他人都还留在原地看守。”
  “好!做得好!”李宜春笑赞一声,又扭头去看周围其他人,“不知诸位可有兴趣随我一同去瞧瞧那神迹?”
  从士兵说出“天书”二字时,宋叙心中就隐隐生出一种不详的预感,如今听到李宜春将那块石碑定性为“神迹”,宋叙的心瞬间坠入谷底。
  是谁?
  宋叙的目光在李宜春脸上停留少许,又一一看向靖国公、邱鸿振、祝青云、桑玄清,就连刚抵达王庭不久的燕羽军统领陈立群,都成为了宋叙的怀疑对象。
  太巧合了。
  这一切实在是太巧合了。
  自古以来,王朝盛世无非三件事情:开疆扩土;收复失地;万国来朝。
  这三件事情里,但凡能够完成一件,都足以称得上是“王朝盛世”。
  太后的威望本就凌驾于陛下之上,吞并羌戎,开疆扩土,完成自太祖皇帝以来都无人能完成的不世伟业,经此一役,陛下再难反抗太后的意志。
  如今羌戎大局一定,立刻天降神物。
  这所谓的神物上,还有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天书”……
  宋叙不知这是何人的布局,也不知这些人接下来会做什么,但他知道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必将不是他、不是很多人愿意看到的。
  可宋叙又能如何呢?
  这里是羌戎王庭,不是大燕京师。
  不管众人心里是什么想法,在羌戎王李宜春的盛情邀请下,众人都没有扫了李宜春的兴致,深夜骑马赶往羌阳河畔。
  月华如水,火把连天,将羌阳河畔映照得宛若白昼。
  石碑周围,已是层层戒备,直到李宜春一行人到来,防守的士兵方才散开一条道路,请他们进去。
  高大的石碑沉于河畔,水流时而拂过碑面,将本就充满岁月印记的碑文,冲刷打磨得愈发古朴。
  李宜春下令道:“将它挖出来,搬到岸边。动作小心些,不能损坏了石碑。”
  这块石碑确实非常沉重,在一众将士合力之下,才勉强将它抬起,小心翼翼放到木板车上。
  李宜春看向一旁格外沉默的宋叙:“宋副使,你是大燕使臣,又精通羌戎和大穆的文字,不如你替大家辨认一下,这是哪里的文字?”
  宋叙举着火把来到石碑前,借着火光辨认石碑上的纹路。
  良久,他涩声道:“这看着,并不像我们熟悉的文字,依我之见……”
  宋叙话未说完,一旁的邱鸿振突然道:“既然是天降石碑,那其上的文字,自然就是天书了。我们这些普通人认不出上面的文字也是正常。”
  宋叙抬眸。
  邱鸿振微笑,与宋叙对视。
  李宜春仿佛没有察觉到两人之间的暗潮涌动,高兴得连道三声好。
  他大声宣布道:“听闻圣人千秋节在即,这样的神物,非天下之主不能窃居。我此去京师,当将此物敬献朝廷,敬献圣人,以示羌戎归顺大燕之心。”
  ***
  在吞并羌戎这样的举国大计面前,不同党派朝臣的分歧都被暂时压下。
  如今太后千秋节在即,中宫皇后又有了身孕,从羌戎传来的情报也是形势大好,朝堂上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