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庞秋点点头:“是啊。郑彦在温山读高三,平时住校,周五傍晚放假才回家。不过据他说,住校是因为他今年高三,备战高考。不然他会走读,好照顾郑裕。”
谢奇致微微挑眉:“高三一班么?”
庞秋:“对。”
得,这个郑彦还真是他在姜璃案里见过的人。
这可真巧啊……
庞秋好奇道:“为什么这么问?高三足有十个班呢!”
谢奇致:“大概半个月前,高三一班一名女生遇害,调查时我们接触过他。”
记忆一旦被打开,就清晰多了。他还记得当时问完郑彦后就问了刘泗。也想起郑彦是个长相十分精致,有着一双独特狐狸眼,但声音却格外粗哑的男生。
好像……他询问郑彦时,对方提起过他哥哥?
思索之间,三人来到温山高中。
谢奇致直接给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季群打了电话。上次案件结束后,他并没有删除他的号码。
季群气喘吁吁地跑到校门口,把三人迎了进去。
他的表情说不上有多惊讶,只是有些意外罢了。
没等三人开口,他便主动道:“你们是为郑彦来的吗?他昨天来的时候就说这一周想走读,因为他哥哥失踪了,他想晚上回家好等消息,被我劝住了。周一周二又不是周五,晚上会提前一点时间放学,等他回去得多晚了?!他一个学生,太危险了!”
庞秋赞许道:“你做的对。”
季群惭愧:“分内之事罢了。”
随后又担忧地看着三人:“郑彦哥哥……怎么样了?”
他记得郑彦只有哥哥一个亲人了,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得了!
这个班真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发生。先是姜璃……现在又是郑彦哥哥。
谢奇致微微摇头:“还在找。”
季群脸上的期待立刻消失殆尽,叹气:“多事之秋!”
宋朝阳冷不丁:“现在是冬天。”
他这不过脑子的话一出口,就引来谢奇致一个肘击。有外人在,他不敢反抗,默默承受了。
一段小插曲过去,几人一边交谈一边抵达了季群的办公室。他让三人稍等片刻,他会把郑彦带来。
大约五分钟后,郑彦推开门。
谢奇致看着他背着光走来的模样,恍惚间仿佛回到上个月调查姜璃案的时光。
那时郑彦也是这般推门进来的吧……当时他为同学失踪而来,这时却是为亲人失联而来。
不过半个月时间,光景就大不一样了。
见到面熟的警察,郑彦略微有些惊讶,却没多想,只哑着嗓子问:“我哥呢?”
谢奇致缓缓地摇了下头。
庞秋连忙起身拉着他手臂,让他坐下,低声道:“我们还在查。”
见警察似乎要问话,季群站起身道:“我先出去吧?”
宋朝阳:“这孩子还没成年吧?”
郑彦自己轻轻“嗯”了一声。
宋朝阳:“那季老师,麻烦你留下来。”
于是季群远远站在一旁看他们询问郑彦。郑彦则坐在庞秋身旁,对面是谢奇致和拿着笔记本的宋朝阳。
谢奇致清清嗓子,道:“基本情况我们已经清楚,这次来主要是想向你仔细了解一下赵景州和郑裕的关系。”
郑彦抿了抿唇,声音沙哑沉闷:“他们是朋友啊……赵哥来了吗?”
谢奇致:“我们联系不上赵景州。”
郑彦惊讶道:“赵哥说他会来晋北的……”
这两日他心里全想着哥哥,倒没注意到赵景州的消息。
如今听警察提起,他才恍然察觉,他上周五给赵景州打电话,对方说立马过来,可到了今天,还没消息。
难道……他哥哥失踪之后,赵哥也不见了吗?!
谢奇致换了个问法:“郑彦,赵景州和你哥平时多久见一次面?两人的关系深浅如何?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你一定要如实回答。”
“他们……赵哥每隔一两周会过来一趟。然后……”郑彦悄悄看了季群一眼,手指不自然地缩紧,声音越来越低,“他们关系很好,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他眼神动作流露出来的信息让谢奇致心头一跳。
他夺过宋朝阳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递给郑彦:“关系有多好?请你一定要如实告诉我们。”
郑彦接了本子又收了笔,捏着笔杆犹豫了很久,才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他是我哥对象。
本子回到谢奇致手里,他只看了一眼便合上,低声追问:“你确定?”
郑彦咬着唇点头,声音低不可闻:“我哥一直瞒着我的……但我看得出来。他俩只要在一块,眼珠子都快黏一起去了……我看不出来才怪。但我哥一直没跟我说……他大概是怕我不接受吧……”
“我怎么会不接受呢?!他可是我哥啊……我哥做什么我都支持……现在好了,他一个大活人,不见了……这个笨蛋!怎么会不见了?赵景州也是笨蛋!两个大笨蛋……好烦!烦死了……”
他声音模糊,只有离他最近的庞秋能听清一些。
她不忍地拍拍身旁这个瘦弱男孩的背,给他递纸巾,安慰道:“没事啊……没事。”
郑彦接了纸,但没用。
“啪嗒”——连续不断的水珠洇湿了衣服。
郑彦拿袖子在脸上胡乱地蹭了几下,弄得皮肤发红。紧绷许久的神经今日终于受不住力,断开了。
他在陌生人面前不停地流泪。擦干净又流。
他干脆不擦了,咬着唇,说话带着鼻音:“警察叔叔,我哥一定会回来……对不对?”
谢奇致突然身体前倾,双手摁在郑彦肩膀处,语气诚恳,表情认真:“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人带回来。”
第108章
据郑彦说, 郑裕和赵景州感情很稳定,至少他没看见两人吵过架。除了赵景州外,郑彦没见过郑裕有其他关系亲密的人。
郑家兄弟十一年前失去了父母。在他们父母去世后, 郑家的亲戚在郑裕上门求助时言称年景不好,家中穷困,帮不了忙。从那以后, 两兄弟和亲戚再无往来。
当时, 郑裕才刚大三, 弟弟还不到十岁, 他求助无门,便半工半读,和弟弟一起过了一段特别困苦的日子。
直到郑裕认识通过校文化社认识了赵景州, 对方发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鼓励他试着靠笔杆子吃饭。
在赵景州的帮助下,郑裕完成了第一篇小说,成功发表,获得了第一笔稿费, 顺利走上写作之路。
之后,郑裕以西阳为笔名, 创作了多篇悬疑小说, 成为小有名气的畅销小说家。家里生活境况好转, 甚至可以称得上富裕。
但郑裕物欲低, 郑彦也不是娇生惯养的性格, 两兄弟住在老居民楼里, 生活恬淡, 不曾在外漏财, 也不曾与谁交恶。
所以看社会关系, 郑裕身边是干净得不得了,郑裕本身也没有表现出厌世或精神状况不佳的情况。
三人离开温山高中,驾车返回市局途中,庞秋建议道:“咱们不如从赵景州身上下手?”
谢奇致也是这个想法,但要查赵景州必得到晋中去。
他没有百分百把握保证这会儿联系不上赵景州的情况与他正在调查的案件有关,所以没法下定决心去晋中查他。
庞秋看出了他脸上的犹豫表情,笑道:“这案子本就是我们的,你和宋朝阳查你们的。我回去带几个人去晋中看看。”
谢奇致点点头:“辛苦你了。如果查到什么……”
庞秋:“我会立刻告诉你们。”
回到市局,谢奇致和宋朝阳见到了常闻等人。
他们脸上表情郁闷,看样子出门一趟没什么收获。
常闻拧着眉解释:“我们找到了住五楼的那个家伙。”
宋朝阳抢白:“林大?”
常闻摇头又点头:“他叫凌达,凌云壮志的凌,发达的达,不是林大。两个名字音调很相似,咱们这边又不分前后鼻音,大家都把他名字听错了。”
“他说自己早上从麻将馆出来,没回家,而是出了祁府街道,到地里去了。”
宋朝阳在心里把凌达和林大都念了几遍,又想到租房子给凌达的房东也是晋北本地人,租房时还没看身份证,心里信了几分,又问:“去地里干什么?”
常闻:“他说他打算找哪个乡亲租几块地什么的,好种菜。他在乡里转了一圈,蹭了几顿饭回来,碰上我们,我们就把他给带到这边来了。”
谢奇致问道:“去他家看过了吗?”
常闻摇头:“还没。”
谢奇致:“正好,我们这边差不多了,一起去他家瞧瞧。”
于是一行人又乘车到达祁府。
巷子前后两个口都拉上了警戒绳,巷子两边的楼出入口也有警员值守,两个天台门都贴上了封条。
和入口值守警员打了声招呼,一行人便上到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