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她这不算凹人设,顶多就是放大,并推出。
  “那王妃你喜欢吗?”曹管家没忍住,问了一句。
  苏云七怔了一下,随即笑:“当然喜欢了,我都不喜欢的,又怎么能让别人喜欢。”
  “嘿嘿……王爷知道,肯定会很高兴。”曹管家憨厚一笑,眉眼间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真好呀!
  王爷娶了王妃后,一切都变好了。
  有王妃在后方,为王爷打理这些事务,以后王爷肯定会很轻松很多。
  尤其是这次,抚恤的银子一解决,笼罩在他们王府头顶的阴影,就散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
  想到越来越来筹集的粮草,想到边疆将士隐隐流露出来的不满,曹管家脸上的笑容又淡了下去。
  哪怕王爷中毒,生死不知;哪怕皇上派人,在军中撒大笔的银子收买人心,却也只能收买一小部分人。
  军中七成以上的将领,还是坚定的,站在王爷这边的,可正因为他们站在王爷这边,心里只忠于王爷,怨恨才更大。
  他们对朝廷极为不满,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军中隐隐有了,让王爷造反,自立为王的迹象。
  这些人虽是为王爷所想,也是在为王爷报不平,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若不能及时处理,王爷很有可能,会被这些人裹胁的,不得不造反。
  可造反……
  不说名不正,言不顺。
  就一条!
  东陵百姓生活富足,官员对现在的皇上也是极为满意的。
  皇上虽然对王爷狠辣,欲置王爷于死地,但在政务上却没有太大的差错。
  这几年,东陵风调雨顺,皇上也不是什么暴君,在皇上的治理下,百姓也算得上丰衣足食。
  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对现在的生活极为满意。
  这种情况下,王爷造反,那就是自寻死路。
  边疆的将士看不明白,只看到朝廷不把他们当人看,只看到王爷受了委屈,在有心人煽动下,就嚷着要王爷去造反,要王爷自立为王,却不去想想后果。
  也许他们想了,但他们被造反成功后的封王拜相,自立为王后的风光恣意,给蒙蔽了双眼。
  曹管家一声叹息,心中忧心忡忡,却不知如何处理,也不知如何开口。
  “行了,回吧。”苏云七看底下的人,在暗卫有意的引导下,已经颇具规模,就不再盯着了。
  又听到曹管家长吁短叹,一副我有话要说,你快问问我的样子,头痛的按了按太阳穴。
  问是不会问的,她先前就是嘴贱,多问了一句抚恤银的事,给自己惹了这么一桩大事,再多问一句,她怕筹集粮草的事,都要落到她身上的。
  抚恤银与边疆粮草,那是两码事。
  朝廷要脸,抚恤银这个事,她可以造势,以民意来逼朝廷。边疆将士的粮草,苏云七真没有办法。
  有眼睛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粮草的问题,而是兵权之争。
  皇上借粮草拿捏九皇叔,欲夺兵权。
  抚恤银给的,是战死、伤残的士兵,说句难听的,这一波人对朝廷来说,或者说对皇上来说,已经没有用了,是一群废人。
  银子给出去,皇上虽然不痛快,但也不至于损失太大。
  边疆的将士就不同了,那是一支能打,且能打胜仗的大军,皇上是绝不会松手的。
  这种情况下,谁插手,谁就是一个死字。
  皇上奈何不了九皇叔,还能奈何不了旁人。
  苏云七自认是个俗人,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意气。是以,她不问。
  不问,就可以当作不知。
  无事曹管家,很想说话的神情,苏云七走得极快,完全不给曹管家说话的机会。
  “王妃……”曹管家追了两步,没追上,苦笑地叹了一声。
  做人不能太贪心,是他太贪心,看到……
  第268章 解释就是掩饰
  看到王妃,谈笑间就想出了,逼迫朝廷给抚恤的法子,曹管家便贪心了 ,贪心的想要更多,却忘了……
  “不管是边疆将士的粮饷,还是战死、伤残将士的抚恤银子……都是本王的责任,不是王妃的责任。”九皇叔冷冷地警告曹管家:“她做,王府上下全力配合;她不做,你们不得有任何怨言,也不得有任何不满。”
  曹管家知道,他贪心了。
  可想到边疆,隐有失控之势的大军,还是忍不住向九皇叔建议,能不能让苏云七接手此事。
  曹管家也不想,可现在整个王府,风雨飘摇。
  九皇叔中毒,需要静养不说,有皇上盯着,不能随便出城,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做。
  宋宴被打了板子,正趴在床上养伤,根本爬不起来。
  就算能爬起来也没有用,宋宴就是一个能打的莽夫,让他去打打杀杀,或者练练兵没事,但要他去筹集粮草与军饷,他只会急得团团转。
  顾随……
  顾随有手腕有能力也有本事,可就是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且顾随自己,打了自己的板子。虽然还能下床,却不宜奔波。
  就算九皇叔,想把事情交给他处理,他也是有心无力。
  曹管家倒是想为九皇叔分忧,可他能力有限,忙活了大半个月,只筹集到了,勉强够边疆大军,吃两三天的粮食。
  这么一点粮食,不用运到边疆,在路上就损耗得差不多了,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曹管家最近,每天都睡不着。
  闭上眼,就是边疆将士,饿得倒在地上,绝望又愤怒地,看着他,骂他无能,害他们活活饿死,他是罪人。
  睁开眼,就是账本上,越来越少的银子。和不管他怎么做,也不见增长的粮草。
  他真的,太愁了,愁到头发都快掉没了。
  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曹管家也不会,在明知自己贪心了、强求了,还跑来找九皇叔,希望九皇叔能把筹集粮草的事,交给苏云七来办。
  他真的,没有办法了。
  也真的,太难了。
  “王爷!”曹管家扑通一声跪下,老泪纵横:“小人知道,是小人强求了,是小人过分了。小人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着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王妃行事大胆刁钻,不走寻常路,总是出人预料,也许王妃能有办法呢。”
  曹管家结结实实地跪在地上,悄悄地抬头看了一眼,见九皇叔虽然沉着一张脸,却并没有发怒,咬咬牙又道:“王爷,小人真的没有,逼迫王妃的意思,也没有把筹集粮草的事务,推到王妃头上。在察觉到王妃不想沾手后,小人一句也没有说,就怕王妃有压力。”
  “但小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曹管家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跪爬上前,将账册呈到九皇叔面前:“王爷,上一次送粮草去边疆,已是两个月前。那批粮草,只够大军用三个月,要是再筹集不到足够的粮草,不能及时把粮草送到边疆,将士们就无粮果腹。”
  人饿起来,饿狠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王爷是治下森严,可王爷现在,不在边疆坐镇。
  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
  三十万人要饿狠了,没有人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
  一旦出了差错,边疆的三十万大军就毁了。
  为了边疆的稳定,为了边疆的三十万大军,哪怕知道,他们这是为难王妃了,他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
  他知道,他此举与顾随、宋宴无二,他也做好了,被王妃厌恶、嫌弃的准备。
  可他,还是要做。
  九皇叔没有说话,他翻开账本,一目十行看得飞快。
  九皇叔有过目不忘之能,一目十行也不在话下。
  不过,他这本事并非天生,而是……
  作为一个,没有母妃护着,且被皇帝不喜的皇子,九皇叔在宫中活着都艰难,识字于他而言是奢侈。
  但九皇叔知道,他必须得识字,必须得跟其他皇子一样,懂书本上的道理。不然,他就与宫中那些太监、宫女无二。
  没有人教,不让他学,他就偷偷学……
  其他皇子坐在书房,听先生讲话,他就坐在墙角听课,边听边强迫自己背下;强迫自己记住,先生所写的每一个字。
  他没有书本,回去也无人教,不背下来就没法学。
  刚开始,他总是背不住,但他从不曾气馁,他强迫自己一遍一遍地背,一遍一遍地回忆,后来……
  许是习惯了,先生读个两三遍,他就能一字不错地背下来。
  会背后,他就开始在地上,一遍一遍地默写。
  背的多了,写得多了,他的记忆就越来越好了。
  后来离开了皇宫,去从军了。在军中很苦,却有了自由,他练武杀敌之余,也没有放下书本。
  虽然,他每天用来学字读书的时间不多,但他天赋好,学一个时辰抵别人一天。
  是以,哪怕无人教导,他文治武功却一样不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