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如今的淮阳颇有大夏开国初期盛世之治的场面啊!”
  “大夏开国初期,舞阳一族辅助先祖皇上建立盛世之治,不就是先让百姓们吃饱穿暖,过上安稳的日子吗?”
  “没错!就是如此!”舞阳侯郑重地点了点头。
  “我不过是剽窃了前辈们的方法,结合了一点实际情况而已。”
  “世子夫人,你太谦虚了!”
  舞阳侯看着纪初禾,像是终于做了什么重大的决定一样,再次开口,“世子夫人,老夫还有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和老夫考核那些前来拜师的人所提的问题是一个性质。”
  “侯爷,如果,我的回答可以让侯爷满意,侯爷是不是也愿意收我为学生?”纪初禾反问了一句。
  “那是自然!”舞阳侯爽朗地回应。
  “侯爷请问吧。”纪初禾的语气都显得得有些急切了。
  “如果,你不是为淮阳写的这一份兵役六策,而是为大夏,你会怎么写?”
  【第297章再展才略,震惊侯爷】
  萧晏安立即看向纪初禾。
  这个问题,若是换作他来回答,他是半个字也说不上来!
  舞阳侯这是在问纪初禾治国之策吗?
  这种问题,只怕那些在朝中已经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未必回答得出来吧?
  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纪初禾能答得上来。
  甚至有些期待纪初禾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
  “若是为大夏而写治国之策,那不需六策,只需三策就行了。”纪初禾淡淡回应。
  “哦?哪三策?”舞阳侯的好奇心被高高地提了起来。
  问完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有些后悔,觉得自己的这个问题太过于刁钻了。可是现在,他只剩下满心的期待。
  “止战火,肃朝堂,安百姓。”纪初禾一字一句地回应道。
  屋里,陷入一片寂静,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舞阳侯先是一脸震惊,然后,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团,思绪沉沉。
  萧晏安也暗自品味着这几个字的含义。
  这几个字,看似没有什么多大的内涵,好像,是人人都能想到的问题。
  “所谓止战火,是不再打消耗国运的战争。”纪初禾再次出声。
  “愿闻其详。”舞阳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即使战事取得胜利,胡贼投降,我朝所得到的利益也不足以弥补战事带来的牺牲。依我看,目前的情况,只需镇守边关即可。”
  舞阳侯点了点头。
  “胡贼也被战事牵连数十年,早已疲惫不堪,不可能再大举进犯我朝。除非胡贼大举来犯,我朝再背水一战!”
  “那肃朝堂又是何解?”舞阳侯继续发问。
  “肃朝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我朝入仕一直是察举制,多是权贵以及权贵的门生步入仕途,这样的制度让朝堂之上的势力越来越集中,以几大家族的权力为中心向外蔓延,就算再有才能的人,若是无人举荐,依然入仕无门。”
  “当权力集中在一小部分的人手里,参议国事绝不可能是为了天下黎民苍生谋福祉。首先要满足的是权贵之间的利益。就算有所谓的不同意见,那也是他们之间的斗争,拉天下黎民百姓当个挡箭牌罢了。”
  纪初禾分析的,简直是一针见血!
  舞阳侯的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朝中之事,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娃竟然看得如此透彻!
  皇上其实一直有整顿世族与勋贵之家的意思,奈何也被世族勋贵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所裹胁,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皇上想先解决了胡贼这个外患,以免他大肆整顿朝堂的时候,胡贼再发动战火。
  可是,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谁为天下百姓考虑考虑?
  皇上想要的是皇权稳固,百姓们已经民不聊生!
  只怕,等皇上自认为他得到了想要的局面,大夏已经从内腐朽了,只是一个空了心的参天大树,无法再经历任何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
  而大夏的外敌,不止有胡贼一个啊!
  国富民强才是立朝之本!
  “世子夫人,请继续说一说这安百姓一策,何为安?如何安?”
  “安百姓不用解释,就是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国力强盛。”
  “侯爷,我大夏一共有六十七座郡城,各郡城百姓籍册上每年都会有一个统计,我记得,去年有一百一十多万百姓,这些人当中,有多少还在忍受饥寒交迫之苦?他们还要为了一日三餐发愁,甚至,十天半个月都吃不上一碗干饭。”
  “我估有三成左右,不知道,我说的数目,是不是过于保守了。”
  “这个数目,的确是保守了一些。”舞阳侯说完,叹了一口气。
  “我朝每年征兵的数目也不在少数,军队的总人数又占多少?这些,可都是要这些本来就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们来供养。”
  舞阳侯用力地点点头。
  这个安字,用的实在是太好了!
  国安则民安!
  这一刻,舞阳侯确信,纪初禾就是那个写出了兵役六策的雄才伟略之人。
  皇上一直主张战事,其实,只是为了报一己之仇罢了。
  当年,皇权之争,大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皇上刚刚继位,胡贼便大举进犯,并且羞辱了皇上。
  这就是这么多年,北境战事不止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战争的确像纪初禾所说,是消耗国运的战争。
  除非,大夏能将胡贼一举歼灭,否则,只是让胡贼服个软,认个输,对于大夏和百姓来说没有意义,可能只有皇上,能出一口恶气。
  这不是一个明君应该做的事。
  可是,现在,满朝文武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进谏,反而都主战,罗家被皇上处罚了以后,局势才出现了转机。
  这个转机,与淮阳王府有着莫大的关系。
  国公府如今,也一改常态,似乎有争权的意思。
  莫非……
  不枉他今日将他们二人请到府上。
  他们所想,所做,皆朝一个方向。
  “侯爷,不知我可不可以拜入您的门下,成为您的学生?”纪初禾直接问出了心中所想。
  “世子夫人,不是老夫不收你为学生,而是老夫不足为你之师啊!”舞阳侯有些尴尬。
  “可是,我对侯爷您这位师长心向往之,还请侯爷收下我这个学生。”纪初禾突然朝着舞阳侯跪了下来,这就开始行拜师礼,磕起头来。
  “哎呀!这……这……这……好,好好好!不要磕了,够了够了!”舞阳侯激动地上前扶起纪初禾。
  看着纪初禾的目光,充满了慈爱,看样子,这个老师比学生还激动。
  “世子夫人,快起来。”
  “老师,您是不是要改改称呼了?”
  “那以后,为师就叫你小禾吧。”
  “是。”纪初禾立即应了一声。
  转身又朝侯夫人行礼,“小禾拜见师母。”
  “瞧这孩子,多招人喜欢。”侯夫人也是满脸的慈爱。
  萧晏安也起身,跟着朝舞阳侯一拜。
  舞阳侯看着他的动作,心猛地一颤,看萧晏安只是拱手一揖,暗暗松了一口气。
  还好,萧晏安不是跪下要拜师。
  他没打算收萧晏安。
  【第298章众人命运,何去何从】
  萧晏安只觉得开心。
  因为,纪初禾很开心。
  “多谢侯爷收我夫人为徒,日后侯爷要是有用得着我……我淮阳王府的地方,只管开口。我与夫人同心齐力,我与她一样敬重您。”
  “世子所言,老夫记下了,老夫既然收下小禾为学生,也会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她。”舞阳侯因着纪初禾的关系,对萧晏安也看顺眼了一些。
  舞阳侯夫人让下人们去准备了饭菜,热情地留萧晏安和纪初禾用膳。
  回去的时候,天都暗了。
  萧晏安坐在马车上,一只手捧着脸颊,痴痴地看着纪初禾。
  他的目光特别炽热,让纪初禾无法忽略。
  她只好抬起头,迎视着他的目光。
  “世子一直这么看着我,是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没有。”萧晏安摇摇头,“就是单纯的想看,移不开目光。因为,我从来没在夫人的脸上看到过这种笑容,能感觉到夫人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开心。”
  “世子应该知道,拜入舞阳侯的门下代表着什么吧?”纪初禾把话题转移到正事上。
  萧晏安的脸上有些失落。
  他们之间,就不能聊点别的话题吗?
  不过,让纪初禾和他聊那些风花雪月,他自己也感觉怪怪的。
  “我当然知道!文敬舞阳侯,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以拜入舞阳侯门下为荣!我敢说,夫人绝对是舞阳侯门下第一位女学生,前无古人的女学生!”萧晏安只好放弃自己的喜好,跟紧纪初禾的喜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