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折青欢> 第111章

第111章

  “记得我十几岁时,你初次向我表白,我便曾告诉过你,那时我年纪尚小,分不清我们之间究竟是何种情愫。我们自幼一同长大,是玩伴,是挚友,你待我极好,我也喜欢与你相处,尤其爱与你共坐书斋,静读诗书。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处处有你的身影。然而,若未至一定年岁,若分不清心中情愫,那最终的感情,或许并非爱情。”
  “在我十二岁那年,初见萧秋折时,心中便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那感觉与你给我的截然不同。自那时起,我便开始给他写信,十余封书信,字字句句皆是我此生最真挚、最触动心弦的话语。可那时的我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少女,尚且分不清那究竟是什么。”
  “后来,父亲阻止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难以忘怀他,但随着年岁增长,心智成熟,我亦觉当初那些书信或许有些幼稚,不过是一时冲动罢了。”
  她的声音不大,但是付钰书在雨中听得非常清楚。
  他一语不发。
  她继续道:“再后来,当我懂得一些情爱之事后,对你亦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那是因为,我身边除了哥哥和弟弟,唯有你待我最好。后来你对我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一时让我春心萌动。我儿时便曾幻想,我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我幻想着你如何优秀,幻想着你日后如何叱咤风云。结果便是,那时你长成了我心目中的模样,所以我才有了倾慕之心。”
  她语气渐缓,似在梳理心绪:“后来,我搬到山上的那两年,想了很多很多。大约用了半年时间,我便将你彻底淡忘。我所忆起的,唯有我们儿时一同玩耍的欢乐日子,再无那些令我心动的感情。或许是因为长大了,或许是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对爱情再无太多期待。但后来随萧秋折回来,我再次体会到了心动的感觉。也许早在十二岁初见萧秋折时,我便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直至今日,那棵种子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说到这里,她垂下头,微风携着细雨拂上肩头,浸湿了一片衣衫。她未觉寒意,继续道:“我知道,在感情一事上,这对你而言极为残忍。在这纷繁复杂的情爱纠葛中,我想对你说一句,付钰书,对不起。”
  对不起。
  这一句“对不起”,仿佛为这段情缘画上了句点,他们之间,此生再无可能。
  付钰书不知从哪一句开始,心中、口中、眼中皆是酸涩难抑。明明是凉凉的雨水,滑落下来却觉温热的。
  他沉默良久,努力平复心绪,声音几近哽咽道:“青妤,你是爱过我的,对不对?在你及笄之后,在你对爱情有所认知之后,你是真心爱过我的,对不对?”
  他仍执着追问。
  晚青妤依旧垂首,没有回答。
  他等了好一会没等到答案,忽而冷笑一声,觉得自己多年深情竟如此可笑。他低声道:“你知道吗?我对你的感情,你从未问过。今日,我也想与你说说。从我们儿时起,直至你成年,我对你的感情亦是模糊不清的。后来有一次,母亲为我提及婚事,介绍了一位女子。那女子才貌双全,站在我面前时,我却毫无感觉。那时我才明白,原来我对你与对旁人竟是如此不同。我的心里,早已被你占满。”
  “青妤,你可知你错过了一个全心全意爱你的人?至于两年前你父亲出事时,我为何突然离开付家,今日我愿意向你解释。”
  他顿了顿,握了握手边湿透的衣袖,道:“此事与我们付家有关。我自幼便看不惯付家的思想,认为那些思想只会侵害百姓,毫无益处。皇家推崇,也不过是想借此牵制百姓,以便治理国家。为此,我与父亲争吵多年,却始终无法改变。这是世世代代留下的东西,凭我一己之力,难以撼动。每次付家有所动作,我都会再三劝阻父亲,换来的却只有鞭打与谩骂。我无能为力,只能以离家出走泄愤,以此要挟。然而,结果却总不如意。”
  “我回来后,才得知你父亲将面临斩首。此前我曾求过父母,他们只说无能为力,让我暂且等待。你父亲在朝中尚有势力,皇上不会轻易动他。而我……当时也确实懦弱,未再争取,只因怕与父母闹得太僵,怕他们会阻我与你来往,然后逼我迎娶他人。”
  “青妤,那次是我的错,可我不甘心,明明只是暂时的分离,为何会演变成今日这般?我也后悔,若当初冷静些,若未离开京城,好好想想办法,或许真能为你父亲脱罪,你也不会嫁给萧秋折。”
  太多如果,再追悔莫及又有什么用呢?
  他沉浸在过往里,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都不肯走出来,也不肯试着走出来,
  晚青妤只感握伞的手十分冰凉,她劝道:“放下吧,真的很累。别再因过去消磨自己的意志。”
  意志丧失,人就完了。
  晚青妤很清楚,他们这段感情注定无法善终。唯一的原因,便是付钰书生在付家。一旦付家思想落寞,一旦皇家动了铲除他们的念头,付家便只有死路一条。而付钰书作为付家最器重的后代,亦难逃厄运。
  有些人,生来便已注定结局,纵使不甘,亦无能为力。
  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凉风拂过,寒意侵身。晚青妤已在此站了许久,她不愿再多言。她知道,说得越多,他越难割舍。
  她道:“付钰书,人这一生,并非只有感情才能带来快乐。若一段感情让你痛苦,又何必强求?如今付家麻烦
  事缠身,你应该去思考今后该如何做,而不是再把心思放在儿女情事上。”
  付家一旦落败,可能连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感情。
  付钰书听着,其实他早已洞悉付家的结局。他当初之所以如此反对,正是因为他以一个清醒者的眼光看待此事,付家的思想虽利于国家统治,却注定难以长久。人心一旦被污染,便再难洗净。
  以前他认为,付家的衰败,或许会在他这一代终结,亦或许会延续至下一代。但如今看来,这结局或许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
  他攥了攥早已湿透的衣袖,缓缓抬眸看向她。他双眼中的破碎,比那落日余晖更令人心碎。
  他骨子里的固执,驱使着他又问了一遍:“青妤,可否与我远走高飞?我什么也不要了,什么也不管了,只想带你离开这里。”
  这便是付钰书,一个在付家思想浸染下成长起来的顽固之人,亦是一个因读书过多而变得多愁善感的痴人。
  或许他自己也深陷痛苦与矛盾之中。他有着清醒的头脑,却怀着一颗不甘的心。他又时常迷茫,不知自己活在这世上的意义为何。
  他眼见付家的家业,却不知这些所谓的“贡献”究竟为这世间带来了什么。他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若他做官,却行不利于付家之事,那便是大逆不道。
  他甚至也未曾察觉,他的思想早已与常人不同。常人不会如此固执,正如他当初固执地想要阻止父亲继续传播付家思想一般。他一遍遍与父亲争吵,一次次离家出走,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反而让事情愈演愈烈,最终没有一点实际结果。
  最后一次,他一走便是两年。这两年里,他学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是否因他的离开,让付家停了手?是否因他的决绝,让自己摆脱了同流合污的命运,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然而,结果却是,他归来后,依旧回到了父亲身边,依旧做着那些心不甘情不愿却又无能为力的事情。
  他自己都不清楚,可能他早已妥协了。
  他矛盾,他挣扎,无论是在家族中,还是在爱情里,他从未满意过。正因如此,他已无法像常人一般,做出一个对彼此都有益的选择。他的固执与迷茫,也将他困在了命运的囚笼之中,无法挣脱。
  现在他又如此问,她觉得先前的话或许还不够决绝,于是她语气冷然地道:“雨淋了这么久,你的脑子还未清醒吗?付钰书,我们之间早已没有任何可能。如今我已心有所属,绝不可能再与你在一起,更遑论与你远走高飞。”
  “你总是说这些气话,能不能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想一想你今后该如何自处?你们付家如今面临的问题何其严重,而你未来的结局也未必如意。我希望你能为自己谋一条生路,寻一个脱身之法。”
  “我与你一同长大,只要你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我自然愿你平安顺遂,愿你日后能过得幸福。可如今这般境地,感情救不了你,只会让你更加痛苦。暂且放下这些执念,冷静思索一番,也许过些时日,你再回头来看,便会豁然开朗,觉得一切也不过如此。”
  “付钰书,你走吧,以后别再来了,我也不会再见你。”
  她的话,字字如刀,句句如刃。她并未指望能立时点醒他,只盼他能认真思索自己的人生与前路,而非一味沉溺于这段早已无果的感情中。
  雨比方才下得更急了,他垂着头,湿发贴在脸颊,雨水顺着他的眉眼滑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