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顾云朗心下黯然,这两个侄儿是他大哥的儿子,大侄儿比他小四岁,小侄儿出事时还在襁褓里,却都夭折在了西北流放地。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门外丫鬟禀报:“大少夫人来探望夫人了!”
这次从西北回来,大少夫人陆秋娘陪着顾夫人一块回来,以便在路上照顾她。
顾夫人一听,忙擦干眼泪,尽力平复情绪,叮嘱顾云朗:“你快走吧,别让你大嫂认出你来。”
顾云朗假死之事,只有杜氏夫妻、杜家大儿子和顾云朗的外祖父知道,其他人都没有告知。
如果泄露出去乃是欺君之罪,现在案子还没有翻过来,万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弄出一点点纰漏。
顾云朗垂下眼眸,不舍地道:“娘亲千万保重,儿子得空就来看你。”
话音刚落,房门便被打开,杜家大少夫人陆秋娘手里端了一碗羹汤,走了进来。
“娘,你好点了吗?”
顾云朗站起身,收起脉枕,对顾夫人道:“夫人身体里的郁积之气已除,以后只需要好好将息,多注意饮食。我给夫人开一剂方子,照着方子煎服即可。”
顾夫人吩咐丫鬟带着顾云朗出去开药方,顾云朗转过身,看见陆秋娘正狐疑地盯着他看。
陆秋娘三十多岁年纪,五官明艳动人,只是多年的流放生活,她的脸上已有了风霜和愁苦之色,令她的容貌减色不少。
小时候陆秋娘待顾云朗也是极好,看到她的憔悴面容,想到两个早逝的侄儿,顾云朗心里不好受。
他低下头,冲陆秋娘行了礼,便跟着丫鬟出了顾夫人的卧室。
陆秋娘的目光没有从他身上挪开,一直到他出了屋,才转头问顾夫人。
“娘,这位是......”
顾夫人疲倦地闭上眼:“替我诊脉的郎中。”
“不是外祖父来替你诊脉吗?”
陆秋娘娘端着羹汤坐在床前,继续问道。
“皇上这段时间情况不太好,你外祖父抽不开身,先让他的这位关门弟子替我诊诊,若是没大问题,他暂时不过来了。”
顾夫人说着接过陆秋娘手里的汤碗,“我来就好。”
陆秋娘没有坚持,心里的疑问却没有消除:“他是外祖父的弟子?和三弟长得倒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顾夫人淡淡看她一眼:“他是顾氏族人,可能和我长得有点像吧。”
陆秋娘咬咬唇,没有再说话,心里却难受不已。
若是她的两个儿子还活着,差不多也是这般大的年纪,模样可能也和他差不多。
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她当初拼了命也要想法把两个儿子留在京城,不让他们跟着去西北受苦。
她甚至对杜氏夫妻也颇有怨言。
他们是两个孩子的祖父祖母,为什么就不能想想法子留下他们!
这件事如同一根刺,一直深深扎在她的心头,时时折磨她,让她无法释怀。
又如同一道坎,根本迈不过去。
第142章
顾云朗从顾夫人的府邸出来后便进了宫。
他匆匆来到皇上寝宫,在偏殿找到正为皇上配药的顾老神医,将顾夫人的病情告知于他。
顾老神医六十多岁,身材瘦削,头发胡须皆已花白,看着慈眉善目,很是亲切。
顾云朗向他恭敬行了礼,回禀道:“师父,顾夫人没有多大问题,就是忧思过重,身体亏空严重,多补补多将息就好。”
顾老神医命旁边服侍的太监退下,这才欣慰地点点头。
“好好好,我能放下心来了。”
他捋捋胡须,笑着看向顾云朗,“七情不遂百病生,心病还需心药医,你就是你娘最好的良药,看见你,她再大的病症也能好上大半。”
顾云朗低下头,没有说话。
顾老神医吩咐道:“你先替她诊治着,多去看看她,比什么药都强。等我这边能抽开身,再去看她。”
眼下皇上的病情又加重了几分,太子令顾老神医想法吊着他的命。
等徐家人有了动作,将他们拿下,让皇上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亲自颁旨惩处他们,并下诏令他即位,皇上才算是功成身退,可以安心去死。
这也是他对于皇上这么多年来,一门心思想废除他太子之位的反击。
甚至于是一种执念,要让他的父皇承认他是大周朝最优秀的皇子,最合适的国君人选。
顾老神医又捋捋胡须,微眯起眼。
“瞧这架势,等不了几天了。”
顾云朗稍一迟疑,低声道:“太子殿下上元节要出宫观花灯,孩儿担心徐家那时候动手,伤了太子。”
顾老神医皱起眉:“他难道不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何行事此等儿戏?你没劝劝他?”
顾云朗无奈地苦笑道:“劝不了,太子殿下铁了心,说只要消息不泄露,不会有事。”
对于这位未来的国君,顾老神医也无法子。
他叮嘱顾云朗:“你小心着点,别让他下城楼,这个时候了,千万不能出差错。”
杜顾两家和太子紧紧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全力扶持他登上龙位。
顾云朗的笑容更苦:“他要微服出宫,与民同乐。”
顾老神医诧异地挑起浓眉,不敢相信:“他昏了头?这时候要微服出宫?”
“嗯。已经着人订下了酒楼包厢,说是以后再也没有此等良机,他要坐在包厢里,以大周子民的身份,好好观一次灯,再说有我在旁边,他放心。”
顾老神医烦躁地揪揪胡子。
以前这位太子殿下还肯听听自己女婿的劝告,现在他远在西北,根本鞭长莫及。
而且十年过去,太子明显比以前更有主意,有了上位者的威仪,行为处事越来越刚愎自用,只怕女婿出面,他也未必肯听。
顾老神医只得叹口气。
“随便他吧,他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别的事不要参与,也不要多说话,说多错多,难免惹祸上身,熬过这段就好了。”
“太子即了位,我就真的告老还乡,享几天清福去。”他朝着顾云朗挥挥手,“行了,你回去吧,小心着点。”
顾云朗向顾老神医行了礼,匆匆往宫外走。
出了宫门,侍从将他的座骑牵过来,顾云朗翻身上马,不由自主抬头望向南方。
等徐家有了动作,太子将他们全部拿下,皇上一驾崩,太子就能登基称帝。
小文开了春从青山村启程到京城,路上要花费一个多月,那时到达京城正合适。
太子殿下答应了他,登基后便封他做个闲散郡王,以后他多的是时间可以陪小文到处游玩。
想到娘亲希望看到他娶妻生子,顾云朗睫毛颤了颤。
这一世,只怕娘亲等不到了。
京城,腊月二十九。
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如无数银蝶翩翩起舞。
一夜之间,整个京城银装素裹,仿若童话世界里一般,看得韩子文和弟妹们啧啧称奇。
这是他们在京城过的第一个年,都特别兴奋,冒着大雪,在门口贴对联,贴福字。
韩小妹用红纸剪了不少窗花,贴在窗户上,韩子文把超市里的瓜子花生糖果拿了几袋,拆开包装,用几个果盘装上。
堂屋条案上的花瓶里新插上了红梅,家里立刻喜气洋洋。
青山村过年有吃汤圆的习俗。
除夕这天,韩子文一大早把超市里的汤圆粉和汤圆心拿出来,和韩小妹一块包汤圆。
他拿的汤圆心有玫瑰的,黑芝麻的,还有花生的,红糖的,每种包上五十个,吃不完放到屋外冻上,慢慢吃。
现在的户外,就是个天然大冰箱。
韩小妹对于这两样东西惊叹不已。
“神仙的东西真好,不用磨粉子蒸心子,直接就能上手包。”
韩子文笑,没有答话。
实际上他超市里还有速冻汤圆,怕韩小妹受惊过度,没有直接拿出来。
而且这些东西,还是自己亲手包的,吃起来更香甜。
以往几个孩子过年根本吃不到这么多汤圆,起床看到了,高兴得直蹦。
大凤大声宣布:“哥哥,我想每天都过年!”
“行,以后每天都过年!”韩子文笑着答应。
吃完早饭,一家人便开始准备年夜饭。
这一次,韩子文没有从超市拿菜品出来,而是实打实的一个一个菜现做。
今天的菜谱是他和韩小妹商量着订的。
首先得吃饺子。
这是京城的习俗,当然得尊重。
然后要有鱼,得全头全尾,整的一条。
反正有现成的腌鱼,大家都爱吃,根本不成问题。
何娘子送的腌肉切了一块煮上,肥瘦分明,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汤则是小鸡炖蘑菇,营养又美味。
加上青椒回锅肉,韩子文最拿手的柴火鸡,京城的特色菜猪肉炖粉条,和几个素菜,应该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