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这很难不让韩老三认为,黄姑娘只是把他当成了男闺蜜,单纯的找他聊天诉苦。
韩子文简直对韩老三刮目相看。
没想到他平时大大咧咧,心思竟这般缜密,一瞬间考虑了这么多问题。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一个个解决呗。
第194章
关于表白会出意外的问题,这个可以暂且放在一边,韩子文也不能给他准话。
接着是彼此不了解......
那就找人打听啊!
“丁牙侩是现成的包打听,问他就行,你现在不是和他好得就跟两兄弟一样,他准保替你打听得仔仔细细。”
“再不济还有顾峰,找他,绝对没有问题。”
至于黄姑娘是不是有意?
韩子文觉得是有的,要不然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告诉韩老三。
“我就不信哪个寡妇会把自己归宗的事到处跟人说,绝对是对你有想法!”
韩老三却没有信心:“那她怎么不给我点暗示?”
感情的事,韩子文也是半罐水响钉铛,完全凭感觉。
他猜测道:“估计还想考察你吧,虽然她提出的问题你答得不错,可漂亮话谁不会说,还得看你实际行动。”
“这第二次婚姻,她肯定得慎之又慎,你要是真的对她有意,就好好表现吧。”
韩老三思索了半天,决定接受韩子文的建议,先打听清楚黄姑娘家里的情况。
如果门弟太高,他就不打算再有非分之想。
虽然说黄姑娘说她是再嫁由己,可双方差距太大,肯定会面临很多问题。
他不想两人都投入感情之后,再因为这种原因,不得不分开,彼此受折磨。
还是早点弄清楚比较好。
他不像韩子文那样,整个一恋爱脑,只顾着喜欢,根本不去想合不合适。
韩子文不知道自己被鄙视了,还在替他想法子:“没事,打听清楚再说嘛,实在不行,做朋友也不错。”
韩老三又想起了个问题:“对了,她还问我,我们家卖面条,为什么一直没有买过面粉?”
“啊?”韩子文诧异地张大嘴,紧张问,“你怎么说的?”
韩老三马上恢复了精气神,得意地挺直腰。
“我反应多灵敏,脑袋多好使,眼珠一转,就想到了答案。”
“什么答案?”韩子文见他卖关子,踢了他一脚,“快说。”
“多简单,我就说我们直接去乡下,找农家收的,这样要便宜一点,我们小本买卖,想尽量降低成本。”
这说法倒是靠谱。
“黄姑娘信了?”
“那可不,还挺理解,说我们粗中有细,会打算。”
韩子文松口气,便让韩老三去找丁牙侩打听黄姑娘的家世。
韩老三却不愿意,怕丁牙侩嘴不牢,把这事给泄露出去,让黄姑娘知道了,大家见面尴尬。
“找顾峰吧,让他悄悄打听,别张扬。”
顾峰也是个八卦爱好者,韩子文把事一交待给他,立刻打听得清清楚楚。
据他打听到的消息,黄记米铺其实是一位高官夫人的嫁妆。
黄玉芝她爹和堂妹黄翠芝她爹,是这位夫人的族兄,被请来帮着打理铺子。
身份也是平民,不过家境不错,日子很过得去。
韩老三的顾虑又少一样,这么看来他和这位黄姑娘各方面都很般配。
既然如此,韩老三便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给了黄姑娘。
黄姑娘却按兵不动,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仍然没事就往韩家面馆跑,对韩老三也很关心。
估计想多享受几天单身生活,不愿意太快走入婚姻。
两人时不时还约着一块出去喝茶,赏花,看戏。
倒像后世的恋人那般。
韩老三还挺满意这样的状态,他前世没有谈过恋爱,现在就补上吧。
现在先忙韩小妹的亲事,等她出嫁了,再考虑自己这事也不晚。
不知不觉间,天气越来越暖和,顾云朗已经离开京城四个多月。
韩子文在心里算了算,应该已经和他爹爹兄长从流放地启程,往京城走了。
估计最多再过一个月,就能回到京城。
面馆里吃面的众人也经常讨论这个话题,说起当今皇上对这位杜丞相的重视。
丞相位虚着,等他回来上任。
丞相府已修整好,只待他们一家回来,就能入住。
不过大家都认为,杜丞相值得皇上这般对他,因为他在任上时,是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一心为百姓着想。
“杜丞相学贯五经,才高八斗,治国有方,是位难得的好官。”
“可不是嘛,他那会儿真是深受我们老百姓的爱戴,比卖国贼徐丞相强得多。”
“杜丞相就是太正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谏,才会被人冤枉,流放西北。”
“好在冤案平反了,杜丞相回来了,我们老百姓以后的日子好过了。”
“杜丞相的三个儿子也是人中龙凤啊,这次回来肯定也会官复原职,一家子都是我们大周的栋梁。”
韩老三在旁边听得直撇嘴,当初好像你们也是这么夸徐丞相的,这风向变得真快。
这样的议论每天都能听到,韩老三和韩子文对于这位即将回城的杜丞相的情况已经非常了解。
不过这些议论越多,再看到韩子文满怀期待地盼着顾云朗回京,韩老三就越担心。
自己家和杜家的差距实在太大,只怕老大的感情之路不会太顺畅,到时候他肯定会伤心。
他在心里盘算着,哪天和老大好好聊聊,让他做好心理准备,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不至于受伤太深。
只是他还没想好要怎么说,顾云朗便回来了。
一到家,稍事休整,立刻带着顾林来了韩家。
第195章
顾云朗回京前两天,顾峰便给韩子文透了气儿。
杜家的随从加快马加鞭,提前回到京城给家里报了信儿,说就这两天,杜丞相 一行人就会到京城,让家里做好准备。
于是韩子文开始心神不宁,随时竖起耳朵,探听着外面的动静。
这消息也在京城里传扬出去,大部分京城人都知道了,杜丞相流放西北十年后,就快回来了。
于是大家议论得更热烈了。
除了讨论杜丞相,还有人聊起了接他回京的那位顾公子。
对于这位顾公子,大家又是一番赞叹。
每天都有人聚在一起,把自己知道的顾云朗的信息奉献出来。
经过大家的拼凑,顾云朗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完美,已经成了天神一般的存在
有个年长的老者夹起一筷子面,摇头晃脑地感叹。
“不得了,年纪轻轻,就被顾老神医收为关门弟子,这可是多少人想都想不到的。”
他背后那桌的一个中年男子,像是知道内情,立刻接话,侃侃而谈。
“听说他是顾老神医族里的孩子,模样长得俊,人特别聪明,要不然顾老神医怎么可能会收他为关门弟子,这几样条件可是缺一不可,普通人家的孩子你看看顾老神医会不会收。”
“要不然医术会那么好,一点不比顾老神医差,当今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由他替皇上诊平安脉呢,现在也是特别信任他。”
“武艺也高强,当初外族人攻打皇宫时,就是他把外族首领一箭给射死了,才把皇上和先皇解救出来,要不然这场仗,还有得打呢!”
“模样更是一等一的俊俏,京城里公子哥就没有几个能比得上他。”
一位中年大婶忙插话。
“这么厉害,岂不是那些官家小姐争着想嫁给他?”
“这就不知道了,我又不是媒婆,估计差不多吧。”
中年男子显然对婚嫁之类的不感兴趣,立刻住了嘴,认真吃面。
他对面的人频频点头:“皇上确实信任他,要不然怎么会专门派他去接杜丞相回来,这一路上可是凶险得很,稍微不对劲儿,就要出事儿。”
也有人提出质疑:“他这么厉害,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皇上怎么没有给他封官呢?”
“可能想等这差事办完了再封吧,皇上的心思,岂是我等小民能猜测的。”
又有人道:“其实认真说起来,他和杜丞相还有点亲戚关系呢。”
“你瞧吧,顾老神医是杜丞相的老丈人,他又是顾老神医的族人,说来说去,两家还真是亲戚呢。”
“这身份尊贵,模样好,本事高,皇上再给他封一个大官,再娶一个官家小姐,这位顾公子的前途不可限量,搞不好下一任丞相就轮到他来当了。”
韩老三听得直摇头,小顾同志的名声越盛,和韩子文的身份差距就越大,对两人的关系就越不利呀。
韩子文也在厨房里听到了大家的议论,心里有点骄傲。
没错,顾云朗就是这么优秀,比你们想象中的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