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但小姐不肯说,便也只能放下。
陪着小姐赶回雁声院,换了套衣服,快速梳妆打扮,便去了尚书府。
……
卫尚书府。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大寿乃北燕国最重视的盛事之一。
加之是为朝中重臣母亲过寿,前来祝寿之人更是络绎不绝,高朋满座。
整个府邸,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府门前早就停满了马车,宾客的马车从尚书府门口一直停靠,占了整条街道,一直延续到另一条街道。
此时,临近中午,该来的宾客都已经到了,门口除了休息的车夫,和维持秩序的家丁外,没什么人。
马车在府邸门口停下,尚书府门房急忙上前安顿。
当苏明妆下马车时,各个马车旁休息的车夫齐齐倒吸一口气——这是谁家夫人?也太美了吧,莫不是仙女下凡?
实际上,苏明妆出行着急,并未怎么打扮,但人家过寿,她也不能穿得太素,便套了件浅紫红色长裙出门,甚至未施粉黛。
但无奈容貌太过出众,哪怕未擦脂粉,脸蛋依旧瓷白细腻;未扫峨眉,柳眉依旧弯曲动人;未咬口脂,嘴唇依旧娇艳红润。
加之她心事重重的神态,更好似为美人增添了一抹忧郁气质,令人回味无穷。
尚书府的门房也看呆了,“夫人,您是?”
苏明妆语气颇有焦急,“我是安国公之妻,苏学士之女。今日我家老夫人先行一步来赴宴,我处理完突发急事才赶来,可否劳烦,找人为我带路,为卫老夫人祝寿?”
门房负责接待,自是消息灵通,听说过京城双珠的名声,也知道国公府的闹剧。
但如今亲眼所见,却迷茫了——传闻苏小姐粗俗艳丽、轻浮无礼,但面前女子气质优雅、国色天香,一张美若仙女的容颜充满和善,声音也是温柔如水,怎么也不像是“京城双珠”啊?
王嬷嬷往门房手里塞了碎银子,“帮帮忙,再一会开宴了,我家夫人迟到了不好。”
门房这才反应过来,千恩万谢后,找来接待的丫鬟,引领苏明妆入府了。
苏明妆行色匆匆,眼神小心翼翼窥视两旁,怕遇见不想见之人。
好在,一路上有惊无险。。
北燕国民风虽然开放,却还不至于男女汇集一堂——男宾客和女宾客,是要分开的。
男宾客们由卫尚书为首,卫家男子作陪。
女宾客们则是由尚书夫人为首,卫家女眷们招待。
其中女宾客又分成两派:已婚已育的妇人,随着尚书夫人,围在老夫人身旁,聊一些妇人们的话题。
未婚闺秀与卫家姑娘们在一起,聊一些年轻女子的话题。
至于新婚未育、年纪尚轻的新妇,便自由多了,可以去妇人那边,也可以来闺秀这边。
苏明妆从秋杏那知晓,严家姐妹正在未婚女子那边编排她,但暂时她也没法去澄清,得先去给寿星老夫人问安。
就这样,一路有惊无险地到了卫家老夫人的院子,衍庆院。
苏明妆被丫鬟们引领,一进来,便闻到脂粉香气,因为堂内坐满了夫人们。
同一时间,正热闹聊天的厅堂,气氛也一下子安静了些许,众人脸上还装得闲适自然,注意力却都集中在新来的年轻女子身上——京城双珠来了,有笑料了!
当看清女子后,厅堂内最后的一些谈话声,也彻底消失。
自是因为女子前后形象大变。
众夫人们连装都不装,直接看向苏明妆,眼神难掩惊讶。
苏明妆进入,走到正堂,盈盈下拜:“晚辈给老夫人请安。实在对不住,晚辈迟到了。只因临时突发急事,所以让……母亲先来,本以为晚一些就能赶到,谁知生生拖延了两个时辰,再次抱歉。”
苏明妆得先解释,毕竟裴老夫人来时,肯定编了安国公夫人缺席理由,她得圆了这场。
只是,在国公府,她和裴老夫人默契地达成了个共识:她称呼其为老夫人,老夫人称她为苏小姐。
但在外面,若还用那种称呼,怕是被外人说闲话。
京城这些夫人小姐们,她可太了解了,哪怕她们饱读诗书、穿上最华丽的衣裳,也改变不了妇人喜欢嚼舌根的本性。
满头银发的卫老夫人身子十分硬朗,脑子也清晰,笑着点了点头,“没关系,有要紧的事,就先忙你的。”
见卫老夫人对她展现善意,苏明妆莫名想起梦境中的狼狈记忆,神情有一些恍惚。
却很快镇定下来,恭敬道,“晚辈没什么可忙的,什么要紧的事,都没有为老夫人贺寿来得重要!是晚辈无能,没快速处理完,实在是失礼。晚辈恭祝老夫人松鹤长春,寿比南山,福寿绵长,岁岁安康,年年今日皆有满堂欢喜。”
说着,再次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
如果说,刚刚苏明妆的“反常”,让众人忘了谈话;那现在的表现,则是让众人惊讶到失态!
还是尚书夫人反应得快,笑着对苏夫人道,“这孩子啊,是说长大就长大了,我还记得之前她活泼的样子,没想到再一相见,已是贤良淑女了。”
苏夫人早就知晓女儿的变化,见外人对女儿有所肯定,也是激动得几乎哽咽,“是啊,孩子大了,我们也就老了。”
声音一顿,目光感激地看向裴老夫人,“是亲家夫人教得好,自从明妆到亲家身旁,是越来越懂事了。”
严氏急忙诚恳道,“苏夫人误会了,哪里是我的功劳?孩子本就是好孩子,只是从前年轻不懂事,谁还没个少年轻狂时?”
苏夫人怔住。
实话说,刚刚两位夫人虽然都在厅堂,但除了刚见面寒暄两句,便再无交流。
因为两人都知道,苏明妆想一年后和离一事,彼此都比较尴尬。
但此时此刻,两人中间那堵看不见、摸不到的围墙,竟骤然消失,两人好似被一种纽带,拉拢在了一起。
第133章
有经商头脑
苏夫人态度更是恭敬,语调恳切道,“亲家夫人谦虚了,明妆是因读了您的释本,才有人生顿悟的,别说明妆,我那几个孙儿孙女前些日子读了您的释本,也是对读书产生更大兴趣,这些日子没先生盯,竟自己能多读半个时辰的书,老二家的诗禹,现在都有写诗的爱好了。”
严氏一愣,心想——苏夫人也太客气,太言过其实了吧?
苏夫人表情多了认真,“亲家夫人若不信,回头可以到我那做客,我把几个孩子叫出来让你考考,你考了就知道,他们是认真看释本的。”
“……”严氏。
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不信也要信了。
尚书夫人惊讶道,“释本?什么释本?”然后打趣道,“枫华,你有好东西竟不给我瞧瞧,白瞎了我们这么多年的情谊。”
其他夫人们的注意力也都在神秘释本上。
严氏哭笑不得,“卫姐姐您可别乱说,我能瞒着您吗?那是我年轻时看四书五经,随手注释了几句话,算不得什么释本的。今宴启蒙,用的那套书。明妆知晓后,向今宴借去读,后来又传到了学士府。”
苏夫人在旁插嘴道,“那套书,在我家可受欢迎呢,孩子们都喜欢看。引得锦言也好奇,打算拿来读读。”
苏锦言,是苏夫人大儿子,科举状元出身,如今在国子监任职。
那可是京城出了名的文曲星!
连苏主簿都想读,可见裴老夫人释本是个好东西。
这时,一名夫人急忙道,“严姐姐,妹妹不敢和尚书夫人抢,我排队行吗?等尚书夫人家看完,借我家看看,我家那小儿子顽劣得很,气走两名先生了,让他也用您的释本启蒙,回头妹妹定送上束脩。”
有这位夫人牵头,其他夫人也不甘示弱,“我排第二位,我送双倍束脩。”
“我排第三。”
“我们家排第三。”
“我先说的!”
“那我排第四……”
一群夫人们开始纷纷排队起来,既是说笑,也是认真。
大家家里都有学子,试问,连苏家文曲星都认可的启蒙释本、连“京城双珠”都能教育好的本子,谁不想拥有?谁敢错过?
瞬间,卫老夫人的厅堂,成了喧闹的菜市场,夫人们直接争了起来。
尚书夫人吓了一跳,道,“等等,大家先别急……别急……”
苏夫人也埋怨地看了女儿一眼,“看你惹的事,还不想想办法?”
苏明妆无奈地摸了摸鼻尖,很想说——亲娘啊!是谁惹的事?我只说我看了释本,明明是您夸大了释本的功效,还搬出了大哥,您才是罪魁祸首!
但吐槽归吐槽,亲娘下的命令,她还是得完成。
严氏本来想劝苏夫人,说别怨孩子,但见明妆捏着自己精巧的下巴,冥思苦想,她便闭了嘴——她也好奇,明妆那孩子能想出什么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