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众人心里想——兵部尚书的位置,说撸就撸了?那会让谁来做这尚书?难道是两个侍郎?但两个侍郎也是最近才调上来的,却不知能否担任尚书一职。
  同时,众人心里无比羡慕——从前武王还在时,兵部几乎都是归顺武王,所以武王一走,兵部空缺最多,都是临时调上来占位置的新人。
  刚上来没几年,又要擢升尚书,真是……这运气羡慕不来。
  裴今宴冷眼看了下人群,抬声道,“霍跃,出来。”
  “……”已提升为刑部侍郎的霍跃,尴尬地走了出来,“下官见过首领。”
  看见多年好友,裴今宴眼中也终于有了一丝几不可见的温暖,声音依旧冰冷威严,“你去代理兵部尚书,本座给你三个月时间,你若干好便罢;干不好就滚蛋,刑部也别干了。”
  “……”霍跃——不是!两人好歹有点交情,裴今宴这家伙不照顾他就不错了,竟然还坑他?他刑部侍郎干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让他去兵部?他会吗?!而且还让他三个月内干出成绩,他三个月能适应就不错了,这家伙是要逼死他?
  当然,霍跃只是想一想,心里差不多猜到好友把他急调到兵部的原因,未来三个月要打的仗不少,兵部必须放个自己人。
  “是,首领。”他咬牙接了。
  裴今宴眼神再次暖了暖,“给你三日时间与马康胜交接,之后我会把怒焰军的情况,也交你整合。五日后,怒焰军准备开启北伐,你做好准备。”
  “下官接令!”霍跃——他就知道是这么个事!
  群臣心中雀跃起来——怒焰军造反成功,对北燕和百姓来说,是件好事!原本他们确实憎恨,因为他们只知怒焰军是民间叛军,却不知首领为安国公!
  早知是安国公的队伍,他们也去打配合了!
  这时,一旁的孙东言放下疾驰的笔,因为任务太急太重,额头已渗出冷汗,此时趴在圣旨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校对。
  裴今宴看见,“写完了?”
  “回首领,下官再检查一番。”
  “有什么可检查,差不多就行了,”裴今宴不耐烦地抬眼,看向另一边,“王穆,你准备好了吗?”
  “回首领,下官准备好了。”忙得一头汗的王穆,心中叫苦不堪——他到底何时得罪安国公了?两人从前明明没说过几句话!
  随后,简陋又仓促的登基大典开始。
  内阁大学士孙东言亲自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祖宗之业,践祚以来,兢兢以国事为念,然时运不济,朕之德薄才疏,致朝堂蔽塞,政令乖张,民生未得厚泽,四方未臻太平,实乃朕之昏庸所致,愧对于列祖列宗,亦负天下黎庶之望。
  今观裴今宴仁厚宽和,才略兼备,心怀天下苍生,胸有安邦定国之志。朕深思熟虑,为江山社稷之长远计,为天下万民之福祉谋,愿将皇位禅让于裴今宴。
  自即日起,裴今宴即皇帝位,承继大统,掌天下之权柄,理万民之政事。朕望新帝以天下为己任,广纳贤才,兴利除弊,扬我朝之威德,保四海之升平。朕亦将退居幕后,为新帝祈福,为江山社稷祈愿。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第603章
  难道是要重新启用?
  诏书宣读完毕,两名临时抓来的宫女,捧着冕旒和一件金黄色龙披风上前,为首领戴上冕旒,披上代表龙袍的披风——因为新帝登基太急,没时间准备龙袍,而明德帝的龙袍,又太小,新帝穿不上,所以王穆急中生智,用披风来代替龙袍。
  随后,又象征性地进行了两个环节,登基大典便算是结束了。
  群臣跪地,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裴今宴坐在龙椅上,看着台下跪地的群臣,非但没有激动喜悦,反倒是越发低落——如果早一些就好了!如果他觉醒得早一些!
  他真是蠢!他真是愚蠢!
  为什么明知皇帝昏庸,还要愚忠?明明自己已不适,还要忍耐?直到母亲遇害,爱妻失踪,才大彻大悟?
  想到这,他恨不得现在就把昏君千刀万剐!
  还瘫在一旁担架上,疼得哀嚎的明德帝看见龙椅上的男子,用一双血红的眼睛盯着他,不寒而栗,“你……你答应过朕……只要砍了那些人,你就留朕性命,还说保朕锦衣玉食……”
  “……”跪地的群臣,心情复杂——这便是他们从前效忠的皇帝?日日跪拜的皇帝?这是什么贪生怕死的绝世奇葩?!
  众人知晓皇上不是明君,甚至可以算是昏君,但没发现如此不堪!早知如此,他们也辞官了啊!
  裴今宴讥讽一笑,“放心,朕说到做到。来人,把他送下去,先送瑞阳宫吧。”
  众人不解——瑞阳宫?
  与群臣一同下跪的苏学士却知晓其意——瑞阳宫是从前软禁萧质子的宫殿,现在怕是要软禁昏君了。
  几名怒焰军上前,把疼得不顾形象嗷嗷叫的昏君抬了下去。
  在场众人不知的是,同一时间,金銮殿外也是人仰马翻,又忙中有序。
  梁蔚已拿虎符,下令开城门,迎更多怒焰军入城。
  王穆安排人手,立刻出宫昭告天下,宣告新帝登基。
  后宫所有宫殿、京中所有皇族,都被怒焰军控制,封锁宫殿府邸,任何人不得进出,等候皇令。
  与此同时,宫外一队人马正匆匆被接入皇宫,朝着金銮殿疾行。
  人群中的苏学士,回想起裴今宴向昏君复仇并登基为帝的一幕,心中百感交集,疑惑也如潮水般涌来——他的官位早已被昏君革除,如今裴今宴将他召进宫,难道仅仅是为了参加登基大典?
  正思忖间,门口传来高声通报:“报,鲁泛龄等人到!”
  群臣惊愕,齐刷刷转身望向大殿门口。
  只见一队人踏入大殿,脸上皆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为首之人正是曾被昏君气得辞官的鲁泛龄,鲁阁老。
  随行的其他人,也都是近些年辞官归隐的官员。
  众人不解——新帝把他们都找来意欲何为?难道是要重新启用?
  片刻后,众人上前。
  孙阁老快步凑近,低声向众人说道:“诸位,登基大典刚刚结束,这位便是新帝,皇榜此刻正在张贴。大家快向新帝叩首!”
  众人瞬间僵在原地,低着头,不敢直视龙椅上那位身披金黄披风、杀气腾腾的高大男子。
  鲁泛龄急忙问道:“你们……都已认主了?”
  孙阁老回应道:“那是自然,明德帝昏庸无道,致使北燕民不聊生,而新帝文武双全、心怀苍生,为何不认?哦对了,你们或许还没认出,新帝……”
  他压低声音,“正是失踪已久的安国公,裴今宴!”
  众人闻言,大为震惊。
  在他们的印象里,安国公向来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位气势逼人的新帝与之联系起来。
  “稍后我再详细给你们解释,信我这一次,赶紧跪地问安。”孙阁老说完,便归回队伍。
  众人将目光齐聚鲁泛龄,显然都在等他拿主意。
  一臣不事二君,鲁泛龄内心矛盾纠结。
  但一想到昏君的荒诞行径,以及对安国公的种种迫害,又觉得新帝登基或许是北燕的转机。
  最终,他一咬牙,撩起长袍,“扑通”一声跪地。众人见状,也纷纷跟着跪下。
  “草民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
  裴今宴垂眸,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底恨意翻涌,但他强自压抑,沉声道:“免礼。”
  “谢陛下!”众人纷纷起身,颔首垂眉,静候新帝问询。
  裴今宴目光锐利,沉声说道:“你们都曾是国之栋梁,对朝廷局势了若指掌。如今北燕内忧外患,北面有苍风国入侵,南面有武王叛乱。朕已下令,五日后派大军北伐,抗击外敌。
  同时,南面裴家军正在奋力收复失地,所以朕需一批官员,负责将收回的领土重新纳入朝廷管辖。你们从前都是朝廷命官,能力出众、才干过人,朕召你们前来,就是想问你们,可愿意替朕处理此事?”
  众人听后惊喜——是啊,裴家军已打下不少领土,这些领土要回归北燕了?
  这些辞官的官员,皆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忠良之臣,听闻能收复领土,顿时热泪盈眶,纷纷跪地叩首,发誓愿为新帝效忠,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其他官员也都一手拿着笏板,一手掏出手帕或用衣袖擦拭着眼角激动泪水。
  裴今宴面色依旧冷峻,“鲁泛龄。”
  “草民在!”鲁泛龄急忙应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敬畏。
  “内阁尚有虚位,朝廷用人之际,你可愿意辛苦辛苦,官复原职?”
  鲁泛龄激动得浑身颤抖,“噗通”一声再次跪地,声音因极度的激动与感恩而几近破音:“陛下!您实乃千古圣君,圣明如日月高悬,光辉普照四方!自草民辞官以来,日夜盼望着能有明主降临,拯救北燕于水火。今日得见陛下,犹如枯木逢春,久旱逢甘霖!北燕有您,定能国富民强,百姓必将重享太平,边疆也将重归安宁!草民蒙陛下垂青,获此重任,纵粉身碎骨,也难报陛下大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