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康胜嘉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他握紧拳头,恨不能直接给她来一拳。
  但不行,在长公主府他不敢放肆。
  而出了长公主府,明月楼的护卫又会牢牢跟随在明墨左右。
  他深呼出一口气,脸色慢慢如常,甚至还隐约有了笑意,那倒要怪小爷变化太大了。
  多年未见,听说明少主遭逢大变,想来拿不动剑了。我们不比那个剑,比这个箭如何?
  他把手里捏着的那支箭向上抬了抬,很明显是要让明墨看到那箭的模样。
  明墨确实看到了。
  她面不改色,眸里隐有杀意。
  沈月白看了一眼,也一下变了脸色。
  曲龄幽有些不解,她认真去看那箭。
  那是一支没有箭簇的箭。
  这很正常,这里是长公主府,除非长公主府同意,不然谁敢直接用上有箭簇、能杀人的箭?
  她再看箭身,也看不出什么不同。
  甚至上面什么标志也没有。
  若是落到别人手里,根本认不出那箭是什么来历、是谁射出来的。
  曲龄幽想到这里,忽然一怔,恍惚想起之前她曾问过月十四明墨父亲的事。
  她跟明墨成亲后明墨带她去了明月楼祠堂,说了她母亲明日和,说了她外祖父,说了明月楼历任楼主,却没有说她父亲的事。
  她起初以为也许明墨的父亲不是良人,所以她不愿意认。
  后来问了月十四才知道不是。
  明墨的父亲死于她出世前。
  月十四比明墨还小,当然也没见过。
  她当时问月十四明墨父亲是怎么死的,月十四的回答似乎是死于非命、为妻子明日和挡箭而死。
  挡箭。
  她再看明墨,看她脸上表情,一下知道为什么那箭的箭身上什么标志也没有了。
  没有标志,意味着来历不明,查不出凶手。
  这事应该不是秘密。
  康胜嘉拿这支箭过来摆明了就是明晃晃的挑衅。
  怎么?明少主不想比?那你直接认输也
  破空声忽然响起,短而急促。
  康胜嘉脸色微变,凭借直觉就要往后面退去。
  但他动作太慢,随破空声响起,已经有什么东西迅速穿过空气,径直穿透康胜嘉肩下到手臂中间空隙的布料,余力不绝把他整个人带倒钉在地面上。
  那是一支箭,一支带着箭簇、能隔空取人性命的箭。
  众人看向箭来的方向,一袭宽松衣服、姿态随意的女子正甩甩手腕,满不在意地把手上的弓放下来。
  她走了过来,一直走到明墨面前。
  楼主。她这么称呼明墨,眼神温和带着尊重,一如之前的宁左玄。
  顾思慕!
  康胜嘉艰难在同伴帮助下把那箭取出来,看着自己破了道口子的衣服,再看顾思慕时满是愤怒:长公主府上,你敢用带箭簇的真箭,你分明居心不良!
  他开口一顶冒犯长公主的帽子直接扣了下来。
  顾思慕半点不怕,那又如何?长公主殿下还没说什么,你的意见比长公主殿下还重要吗?
  扣帽子而已,谁还不会?
  她伸手,不顾康胜嘉的脸色直接把他手里两支箭都拿了过来。
  一支有箭簇的是她射出去的,她收回箭筒连同弓都交给后面的随从。
  一支没有箭簇的是康胜嘉拿来故意挑衅激怒明墨的,她拿在手里转了转,带着微笑把那支箭折断。
  不管剑术还是骑射功夫,楼主都在我之上。小侯爷若想要比试,直接找本将军就好。即便本将军远在北疆,小侯爷若想比,本将军一定连夜赶回。
  顾思慕脸上带笑,扫视四周一圈,既是对康胜嘉说,也是跟在场的亲王郡王、达官显贵说。
  被她扫到的人都移开目光。
  她在光明正大为明墨撑腰。
  有人看一眼自进来就对明墨态度极好的宁左玄,想起顾思慕也出身凤翎卫,当年也是那一百人里的其中一个。
  高处,早早退场的长公主正站在那里俯视着宴会主场。
  她站的位置极好,除非眼力很好,不然抬头也看不到她。
  此时她正看着顾思慕,看她射箭把康胜嘉钉在地面上,看她折断箭矢,看她震慑众人为明墨出头,看她带着微笑和敬仰跟明墨说话
  顾将军竟敢带弓箭来参加宴会,着实大胆!
  站在她后面的心腹里有一人略带担忧地看顾思慕一眼,出声指责道。
  那是跟随长公主多年的人,能称为心腹的存在。
  看自家主子没说话,她继续道:而且进府第一件事也不是来拜见殿下,她
  长公主回头看了她一眼,不说话也能洞悉她所有想法。
  那心腹慌了一下,不由自主跪在地上,殿下,属下
  若只带一副弓箭进府就能、就敢对本宫不利,那本宫养你们干什么?
  长公主笑了一声,一点不在意顾思慕的逾矩。
  在边疆五年,她还是这副性子。
  她一副早已习惯的样子。
  至于第一件事不是来拜见她
  她看向明墨。
  自宴会开始到现在,隔了五年时间,她第一次认真看明墨,看她微白的脸,看她拢在袖里的手,看她看向曲龄幽的目光,看她跟顾思慕说话时舒展的眉。
  而后她看向康胜嘉。
  三十一岁的小侯爷,父亲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忠信侯。
  忠信侯能力一般,儿子也能力一般,甚至武艺也一般。
  但康胜嘉怨恨明墨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没有明墨横插一脚,那位小侯爷原本是先帝在十一年前为她选好的驸马,看中的是他窝囊没本事好拿捏。
  长公主看着他不由想到很多年前。
  从天熙二十年、先帝四十岁开始,因着后宫一直没有嫔妃再有孕,先帝膝下只有她一个孩子,朝堂上的大臣先后上谏,说国家不能没有继承人。
  为了朝堂稳定,先帝宣召让在封地的亲王郡王进京,声称要在这些人里挑一个合适的继承帝位。
  而后燕朝漫长的内乱就开始了。
  亲王郡王都大显身手招揽朝臣,朝臣也观望再三暗暗下注,都想着搏一个从龙之功。
  先帝冷眼看着他们斗来斗去,顺便将看不顺眼或是行事逾矩的臣子抄家灭族。
  到长公主十九岁、先帝四十四岁那年,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
  燕朝皇帝大多不长命,四十四岁已经很难得。
  而那些亲王郡王斗来斗去,先帝一个都没看上。
  他看着唯一的女儿,不是没动过念头直接将帝位传给当时还是昭和公主的长公主的。
  但在那之前,后宫忽然有两位美人同时有喜。
  先帝当时以为自己时日无多,担心年幼的小皇子出世后撑不起江山社稷,又信不过那些亲王郡王和朝堂上的大臣,便想让昭和公主摄政。
  知道后的大臣们极力反对。
  其中有一个是这么说的,女子不能干涉朝政,不能就是不能。就如没有江湖人能够登上那座登天塔,登不上就是登不上。女子干政,就是难如登天。
  这话其实说得很没有道理,两者*也根本没有关系。
  但那大臣这么说,昭和公主听到后很不高兴。
  她放出消息让江湖人来登塔。
  号称飞檐走壁无所不能的江湖人登了几个月都没人能登上。
  昭和公主恼羞成怒。
  难如登天,那她直接把登天塔拆了,站在地面就是站在塔顶,那就一点也不难了。
  在她要派人动手前明墨出现了。
  她带着自己上了塔顶。
  上面风景很好,少年剑客眉眼得意的神采也很好,但都不及整座京城都在脚下的感觉来得畅快。
  她没有让人把消息宣扬出去。
  那大臣是不知道有江湖人能登上塔顶,顺便把金枝玉叶的昭和公主也带上去的事的。
  当然先帝一定是知道的。
  而后就是擂台招亲。
  彼时离那两位美人生产的时间已经很近了。
  先帝想得很好。
  她是小皇子的亲姐,刚出世的小皇子当了皇帝她就是长公主,地位她有,能力她也有。
  唯一欠缺的大概是参政的资格。
  女子不能参政。
  但若是她成了亲,借着驸马的由头光明正大参政,就没人能说她什么。
  到时她依然有地位权力,而小皇子继位后也能坐稳皇位。
  等小皇子长大精力充沛时,她也到了力不从心的年纪,威胁不到皇弟的地位。
  她还是女子,怎么都翻不了天去。
  先帝是这么想的,然后千挑万选后选出了康胜嘉这么一个很合适的草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