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第68节

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第68节

  说到这里武松愣了一下:
  只是买早饭的话,半个时辰着实有点儿久了。
  毕竟阳谷县也没多大,武大郎就算吃完了再带回来,时间也足够了。
  刘高刚想说武大郎会不会是迷路了,就见郓哥儿呼哧呼哧的跑了上来:
  “大,大官人!不,不好了!
  “你,你们一起来那,那个矮汉子出事了……”
  那个矮汉子?
  如果没有武大郎,刘高就是那个矮汉子。
  武松、鲁智深、焦挺都比他高。
  但是有了武大郎,刘高就自信了:
  “小猴子,我那兄弟出什么事了?”
  郓哥儿喘匀了气,说:
  “大官人,你们一起来那个矮汉去王婆家吃面!
  “他吃了一碗面!
  “但是王婆非说他吃了两碗面,让他付两碗面的钱!
  “那个矮汉不肯承认,王婆就请在场的人评理!
  “连西门都头都惊动了……”
  ……
  王婆茶坊也兼卖早饭。
  由于王婆又做媒婆,又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所以她的生意特别好。
  街坊邻居们没什么事儿都爱在王婆茶坊里坐坐,有吃有喝还能吹牛逼。
  今日一早,却是所有人都在指责一个五短身材的矮汉子。
  王婆双手叉腰,怒气冲冲质问武大郎:
  “你吃了两碗面,为何不承认?”
  “我不是,我没有……”
  武大郎死活不肯承认。
  虽然他懦弱胆小,但是他有的时候也挺犟的。
  好比原著之中他知道被西门庆绿了,明知道打不过西门庆还要去捉奸!
  只要他占理,哪怕是他惹不起的人,他也敢去和对方争一争!
  所以现在他吃了一碗面,王婆说他吃了两碗面,他说什么也不肯承认!
  “我在这里做了几十年生意了,难道我会冤枉你?”
  王婆骂骂咧咧的说:“你吃了两碗面,只给一碗面的钱!
  “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旁边有人帮腔:“矮汉,你吃了两碗面只给一碗面的钱就是你的不对!”
  又有人说:“吃饭给钱,天经地义!你一个外乡人,在本地撒什么野?”
  还有人说:“看你这三寸丁,相貌丑陋猥琐,莫非是习惯了占人便宜?”
  西门庆冷笑一声:“矮汉,这里是阳谷县!
  “你在别处横行霸道就罢了!
  “你若敢在阳谷县欺负人,本都头可饶不了你!”
  西门庆这话一说,所有人都为他鼓掌叫好,甚至还有人喊明镜高悬的……
  “小人真的只吃了一碗面!”
  武大郎急得张口结舌满头大汗。
  他一大早出来买饭是为了讨好刘高。
  毕竟他现在兄弟二人都在刘高手下吃饭,他能为刘高做的也不多。
  由于第一次来王婆茶坊,不知道王婆下面好不好吃,他先试吃了一碗。
  吃完觉得不好吃,武大郎就想把账结了走人。
  没想到被王婆扭住不放,非要说他吃了两碗面。
  一开始只有武大郎和王婆争辩,结果周围的人都帮王婆,变成了所有人指责武大郎。
  西门庆来了更是拉偏架,甚至还威胁要治他的罪!
  武大郎被围在中间,简直像是“坐井观天”,又是委屈又是畏惧……
  “你怎么证明你只吃了一碗面?”
  西门庆盯着他的眼睛冷笑:
  “证据呢?
  “我们官府办案,可是讲证据的!”
  “证据……”
  武大郎被西门庆的咄咄逼人逼得冷汗淋漓,说不出话来……
  “没有证据?”
  西门庆当了都头愈加不可一世,一把抓住武大郎的手:
  “去官府说罢!”
  “啊?”
  武大郎惊呆了:
  我只是吃了一碗面而已呀!
  不是,你们阳谷县执法这么严的吗?
  “噗通!”
  武大郎给西门庆跪下了,苦苦哀求:
  “西门都头明鉴,小人真的没有……”
  “我就知道他吃了两碗面,只给一碗面的钱,你看,都心虚的跪下了!”
  “可不是么,长这么丑还能是好人?”
  “所以说相由心生啊!”
  “吃两碗面,给一碗钱!he——tui!不要脸!”
  围观群众指指戳戳议论纷纷,一张张嘴就这样给武大郎定下了罪行!
  你看我牛逼不?
  西门庆得意洋洋的回头瞅了一眼王婆。
  王婆抛个媚眼儿:大官人真棒!
  “我跪下只是求西门都头明鉴,不是心虚……”
  武大郎都快哭了!
  然而他的声音太微弱了,根本没人在意他说的什么。
  “武大,站起来!”
  就在这时,门口响起一声断喝!
  武大郎一激灵就站起来了,在场所有人都是齐刷刷的看向了门口的人!
  只见门口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眉清目秀的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身后一左一右跟着两个彪形大汉!
  其中一个彪形大汉撸起袖子就要动手!
  西门庆的目光和那白面书生的目光相撞,虚空之中仿佛撞出了火星子!
  哼!
  西门庆嘴角挂着冷笑:
  前日算你们狠,今日的我已经不是前日的我了!
  有本事你们再打我一下试试!
  第54章 西门庆:此子简直壕无人性!
  讲真刘高是有点儿惊讶:
  什么鬼,西门庆怎么当上了阳谷县的都头了?
  不过也就只是有点儿惊讶,阳谷县的都头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官儿。
  这年头儿买官卖官都不是事儿。
  只要你钱给够,蔡京的后门你随便走!
  “三百贯,且通判;五百索,直秘阁。”
  明码标价这都成了歌谣了,天下传唱!
  所以西门庆当上区区一个阳谷县的都头,刘高也没觉得有多么不合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